标签:导游欢迎词范文,英语导游欢迎词,http://www.lexue88.com
辛亥革命博物馆导游词,
三是兴教育。人才的匮乏也让张之洞痛心疾首,新政期间,张之洞开办了许多以传授西学西技为内容的新式学堂,当时流传一首《学堂歌》,其中有一句说:“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以说明湖北教育的兴盛。张之洞还派遣大量留学生远涉重洋赴日本、美国、西欧求学。其中尤其以派赴日本为多,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湖北籍人数位居第一。后来的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宋教仁和吴禄贞等都是张之洞派到海外的留学生。
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了条件。
清末湖北的反清革命发端于1900年的自立军运动。首领为唐才常、傅慈祥等人,他们密谋发动“勤王”运动,以逼迫慈禧太后归政光绪,推行君主立宪制。但事败,唐、傅被杀。吴禄贞也参加了自立军运动,失败后远赴日本,得以侥幸逃脱。在日本他与其他留学生有缘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他们或创办报刊鼓吹革命;或接受指示,回国起义;或创办革命团体,联络同志,发动军队。湖北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在张难先、朱元成、吕大森、曹亚伯等志士组织之下成立了。这幅画中昂然卓立的年轻人,名叫王汉,是科学补习所重要成员。他奉行暗杀主义,认为杀掉几个清廷大官就可以动摇清朝统治根基;于是乔装改扮,追杀清户部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铁良,可惜射术未精,结果以身殉义。他在临行前,给新婚八个月的妻子留下一首绝笔诗《别内》,最后两句是“若使断头成永诀,愿卿含笑贺孤魂”,表现了王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王汉牺牲时,年仅23岁。继科学补习所而起的革命团体是日知会,首领是刘静庵,后来遭叛徒告发,日知会遭政府查禁,刘静庵被捕入狱,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张难先在刘静庵牺牲后,请画家张善子画了一幅刘静庵画像,以寄托自己的追怀之情。后来张难先还请了许多民国的名人在这幅画像旁题辞,右上“正气长留”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题写的,“英威不朽”则是书法家于右任的手笔。
日知会后,湖北革命党人成立了十几个革命团体,并在辛亥年间,逐渐归流为两个齐头并进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文学社社长是湖南人蒋翊武,湖北共进会会长是汉口人孙武。两个团体都坚持以发动军队投身革命为革命方略。经过湖北众多革命团体的努力,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万5千人中有5千多人加入了革命党。
1911年夏秋间,四川省爆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派军队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新军第3l标及32标1营在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的带领下,赶赴四川。湖北武汉城防相对空虚,这大大鼓舞了湖北革命党人举行起义的信心。而这时,在上海由宋教仁、谭人凤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抛开门户之见,合而为一,组成统一的临时指挥部,策划起义,他们的起义计划得到了黄兴的赞同。革命党人为起义预备了军旗、印信、钞票,只待时机成熟。
武昌起义的爆发和一件突发事件有关,这就是宝善里炸888弹案。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机关配制起义用的炸888弹,捣药时用力过猛,导致爆炸,孙武面部炸伤,被送往医院。屋内浓烟滚滚,引来俄租界巡捕的注意,他们将房间团团围住,搜出起义用的文告、旗帜、印信及革命党人花名册,并将其送交湖北当局。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四闭城门,按名册捕拿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于当晚相继被捕,10月10日凌晨,三人慷慨就义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了,晚八时,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响起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在共进会代表熊秉坤带领下冲出营房,奔赴楚望台军械库,领取枪弹,并推举吴兆麟为起义总指挥。吴兆麟下令打开中和门(也就是今天的起义门),迎接炮队进城,并兵分三路,围攻清督署。经一夜激战,督署被炸成一片瓦砾,湖广总督瑞澄仓皇逃窜到“楚豫”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在督署被攻克时也望风而去。次日凌晨,十八星旗插在了警钟楼头,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10月11日起义士兵簇拥至湖北咨议局,在此推举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都督府成立后即以“大总统孙中山”名义发布文告,扩大影响,并照会驻汉各国领事,请其“严守中立”; 同时发布一系列革除时弊陋习的文告如禁蓄辫令,禁缠足令等。这张剪辫子的照片各位看过后,可能会一笑置之,以为只是简单的移风易俗运动。实际上,这在当时包含深刻的政治意义:男人脑后的辫子和满清入关大有联系,清初,皇帝为强化对汉族地区的统治,颁发了一道剃发令,主要内容有十个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此,汉族男人就蓄起了这根屈辱的辫子长达260余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上街剪辫子就表明不承认清政府的统治,并与之彻底决裂。黎元洪同意就任都督一职时,就剃了个光头表明态度。
武昌首义消息传出后,次日汉阳、汉口相继起义,汉口还成立了以詹大悲为首领的汉口军政分府;省内汉川的梁钟汉发动起义,随即刘英、刘铁兄弟在京山发动起义。由于荆州是八旗驻地,革命党人以武力光复荆州城。
对于武昌首义的消息,清廷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陆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在洹水垂钓的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
军政府成立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满三天,即募集到3万人,未经训练即开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这件血衣是敢死队队长黄祯祥当时所穿,左右衣袖上各绣有“九月初六日敌人攻刘家庙枪伤左肩之纪念”、“初七日与敌大战抢炮三尊敌弹如雨枪伤右肩今共和成立以作纪念”。这件血衣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军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放火焚烧汉口,使繁华街市,变为一片焦土。
革命领袖黄兴在香港听到武昌起义消息,一路乔装改扮,乘船赶到武汉,抵汉受到武汉军民的热烈欢迎,黄兴不顾风尘劳苦,立即带领参谋人员赶赴前线,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军政府在阅马厂举行了盛大的拜将仪式,仿效秦汉之际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战守事宜。这座由天津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景。
在这里有一张唯一的女性照片,她叫张竹君,是上海红十字会会长,在武昌起义期间,她组织了一支民间医疗队,准备奔赴阳夏战地,正好此时黄兴来到上海,苦于无法安全迅速赶到武汉,就请张竹君医生帮忙,张竹君将黄兴化装成红十字会的医生,随船带到武汉。到汉后,张竹君则带领医护人员出入战场,救护伤兵、收殓尸体。这块“国殇”碑就是当年红十字会所立。
在训练有素的清北洋军强大攻势下,民军节节退守,11月27日汉阳失守。阳夏战争虽以清军得手阳夏、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的身躯,血战坚守4l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时间,并吸引了清军的主力,所以“败中寓胜”。
武昌首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响应,最先响应起义的是湖南和陕西。其后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相继光复。各省起义领导者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比如山西都督阎锡山、云南都督蔡锷、江西都督李烈钧、沪军都督陈其美,还有率敢死队光复杭州城的蒋介石。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于1912年2月12日黯然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清朝黄龙旗残损滑落,而被颁定为中华民国国旗的五色旗则冉冉升起,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共和新时代。五色旗的五色是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当时中国的五大民族汉、满、蒙、回、藏,象征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没有武昌起义,没有辛亥革命,也许今天在紫禁城里还端坐着一位皇帝,男人的脑后还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女同胞们则要把脚裹成三寸金莲。在服饰上也能看得出那场革命带来的变化,孙中山给中国人贡献了一套中山装,西服也自辛亥后慢慢在中国流行……这些都是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的功劳。由孙中山的孙子孙治强题写的“民国之门”四字,是对鄂军都督府旧址在辛亥革命中地位的最好的评价。
看完了整个展览,中山先生的哲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想必能引起各位心中的共鸣吧!
上一页 [1] [2]
,辛亥革命博物馆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