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导游欢迎词四川导游词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

04-01 15:22:28   浏览次数:173  栏目:四川导游词
标签: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词范文,http://www.lexue88.com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的气势。

  今天,当我们不经意地仰头注视西南航空公司在蓝天中飞行的银鹰时,我们突然发现,机身上的徽标,正是一只雄鹰。历史如此巧合,3000年似无时空界限,这种血脉的嗣承相连,精神的交汇遗传,正是蜀人不泯之“千载蜀魂”!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这是本陈列文物展的最后一组,我们为三星堆的金器专辟—室,特意展示令万众瞩目的金杖和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请看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的“金面使者”,如同天神降临人间,何等尊严高贵,何等气度不凡!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四单元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
《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相关文章

tag: 四川导游词,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词范文,导游欢迎词 - 四川导游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