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吉神山导游词
益吉神山位于类乌齐县甲桑卡学阿行政村与青海省囊谦县吉曲乡交界处,距类乌齐县城120公里左右,海拔为5700米,根据宗教的有关史料记载,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练传教,在此山中埋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教义,并在山岩上留下了佛教脚印和身影。为此,长期以来被群众供奉为神山,进行转山朝拜。益吉神山呈高山风景,山脚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腰是草地,山顶由岩石组成,山势陡峭,气势宏伟。在夏季降雨量大的时候,形成从山顶飞泻而下的高达约七八十米的瀑布,景色十分壮观,且经常可从瀑布中发现柏树籽之类的植物种籽,更增添了益吉神山的神秘色彩。在接近山顶处有一眼山泉,经群众饮用证明对胃部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益吉神山在昌都、康区乃至整个西藏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大量的群众来此山朝拜。
长毛岭养鹿场导游词
长毛岭养鹿场位于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境内的澜沧江上游长毛岭河流域,总面积约为637平方公里的长毛岭自然保护区内。距类乌齐县城52公里,海拔3960米,是西藏自治区确定的马鹿自然保护区,也是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养场地。它始建于1975年,后逐年扩大规模,现养鹿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共饲养马鹿近两百头,还有少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马鹿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体形较大。雄鹿体重200——250公斤,雌鹿体重150公斤左右,上体呈黄色至深褐色,臀部及腿后部具有较大的白斑,雄鹿有角,主要栖息于海拔较高地区的森林上缘的灌丛草原地带,分布海拔高度在3500——5000米之间。冬季由高处往下迁至避风的山谷及向阳的小坡地,夏季则常在高山的林域一带活动。春牧季节,喜在森林的边缘、空旷的林间空地摄食和栖息。马鹿的食物种类广,各种草类、灌木及林木的细枝嫩叶均可食,但各种枯草是马鹿冬季的主要食物。目前,我国境内共有马鹿3700只左右,其数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有必要对其加强保护。
长毛岭养鹿场建在宽阔的高山草地上,草场面积为8平方公里。这里山势开阔,水草丰美,植被丰富,十分适宜鹿科动物繁衍生殖。因此,马鹿、黄羊、獐等野生动物时常出现在这片广阔的草场上悠闲自在地寻食、嬉戏,整个山谷呈现一片蓬勃生机的景象。
类乌齐寺导游词
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
其中,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据史书记载,他于公元1285年开始着手备料,塑造佛像,撰写经典,并测定地基开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师圆寂,其侄乌金贡布继续修建,公元1326年三层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顶落成。至此,查杰玛大殿全部竣工。
现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为主要建筑,它是长方形,建筑面积为3334、64平方米,高为48、15米,分为花殿、红殿、白殿三层,仅底层就有180要柱,整个建筑融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 ,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殿内还珍藏着许多文物,如:格萨尔王的九龙镀金马鞍具一套;格萨尔王三十六将中江蓬、朝通的两把宝刀以及副将新巴、大将德玛、囊俄的马鞍具,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观赏价值的佛像和唐卡。
现类乌齐寺每年还要定期举行十四次大的宗教佛事活动,吟诵经典,祈神驱邪,发放布施。因此,类乌齐寺不仅具有气势辉宏的建筑,也具有光辉灿烂的宗教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它倍添魅力,更富有宗教、文物的考察与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