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云轩转出来,沿着走廊,可看到一棵不起眼的龙眼树,细心留意一下,这棵树的树干只剩下几层树皮连着上面的树枝,而上面支枝叶茂盛,它们之间只靠树皮上的气根相连,实属罕见。廊道尽头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狮图”,形态逼真生动,石山穿越走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种新风格。
旁边是“云集小筑”,与之相邻的园内最高建筑物“留芬阁,这种建筑物很适合广东地气潮湿的特点,但在古代只有富户人家才有能力兴建。据说,当年园主状元黄士俊于明代历任礼部、户部尚书,后明覆灭,黄士俊将旧的奏章和著作全部烧毁,蛰(zhe)于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留芬阁分三层,首层窗上镶有六块蓝片玻璃蚀刻画,分别了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的六位道教仙人,名叫“八仙图”,可惜只能部分传世,有两块已经无法找到了,这六块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留芬阁还有一绝,那就是东面帖墙上装置的陶瓷出水筒。它从三层阳台直通到地面,烧制成一根又粗又笔直的茅竹形状。翠绿的“竹叶”帖着青砖墙身而“生长”,顶端有一燕巢,两只金黄色的大鸟护卫着一圈小鸟。当然这些全是陶瓷烧制的,但栩栩如生。出水筒的燕巢部分为明代文物。
园内每一株植物都以泥砖围上,仿似一盘盘的盘景,坐落在东北面的是“连理树”,这种树是小叶榕,树长大后才连在一起,以雌雄异株同处。
“留芬阁”前面的是一个兰台,拾级而上,是一座以风化石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叠法取自古山水画之“披麻皱”,以适合吸水石的机理特性,石头长时间吸水后,容易长出表苔,整座石山变绿,有“绿云”之别称。
沿着山下的走廊,坐落在池边的凉亭在夏天可欣赏满塘荷花,亭上壁画是唐宋的故事,一幅是“解语之花”灰塑壁画,它是根据古书记载,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赏花时,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左右宫女说:“怎么样?池里的莲花再美也比不上这朵‘解语之花’。”后来人们就以“解语之花”来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鹤亭记”,此画根据名篇《放鹤亭记》而作,画中人物是苏轼和隐士张天骥,两人正对酒论国事。前面有一座小桥取名为“虎溪桥”,潺潺流水沿虎溪蜿蜒而下。传说江西庐山东林寺的虎溪上有石砌拱桥,名曰“虎溪桥”,当年慧远和尚“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且驯有一神虎,一日陱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寺,三人相谈甚欢,道别时还一路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才过溪几步,庙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视仰天长笑,小溪经边六角亭上的两幅灰塑作品就是描述了这个故事。“虎溪三笑”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房屋的题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图》,苏轼有这《三笑图书后》,黄庭坚有《三笑图赞》,当代最重要的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图轴。有一幅《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江西庐山西北麓,香炉峰下,虎溪侧畔,静卧着一座寺院—--东林寺。它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净土宗发源地,为东晋名僧慧远所创建,他淡泊名利,隐居于此,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传说他驯有一神虎,日久亦悟禅理而为入门弟子,画面所表的便为此师徒二人。
穿过分隔新旧园的小门,池塘边分别是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
六角亭位于池塘短边中间,坐在这里看池,水景显得最为深远。亭两边栽种的水松两株,树干由水中耸立而出,苍劲挺拔,生机勃勃。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现今园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草堂正门是一幅精美的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形门洞,这种圆门在古建筑上叫做“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叠翠禾状,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 ,这共96个字,都出自名家手笔,号称“百寿图”。相传《百寿图》的制造还有一段掌故。话说,乾隆年间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当年清晖园园主就是请他来雕刻《百寿图》的。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48个寿字。完工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出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急中生智道:“老爷你有所不知,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我们中国人讲究寿人能满,满招损。‘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的意思。大吉大利呀!”园主人想了想脸色开始多云转晴,但依然有些不甘心:“你说得倒也有道理,但当初我要的是《百寿图》,现只有九十六个寿字那还算是《百寿图》么?”工匠一听,又起生一计:“当然算了,九十六个寿字那是明摆着能看见的,还有四个是藏起来的。常言说得好,藏寿长寿嘛。”园主人忙问:“藏在哪儿呀?”工匠道:“您看这左四十八个寿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寿字,右边四十八个寿字,也暗藏着一个大寿字。”园主人又问:“那还有两个呢?”工匠道:“老爷您做这《百寿图》,目的不就是想长寿么?所以有一个寿字就藏在您身上;而我为您刻《百寿图》我也想长寿,不能把‘寿’字用尽了,所以有一个寿字便藏在我身上。这合起来不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园主人听后顿时笑逐颜开,加倍付了工钱。机灵的工匠也长松了一口气,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
在碧溪草堂外墙腰镶嵌了一幅具百多年历史的砖雕画,画上一丝细竹,摇曳(ye)生姿,画题是“轻烟挹露”,题辞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表达了当时读书人重名节,轻利禄的道德理想。(一说“轻烟挹露”画题含有露水可把烟火熄灭之意,缘自此处曾发生火灾,镌刻此画的用意在提醒后注意防火)这砖雕出自龙迁槐的第三个儿子之手,叫龙元任,爱好书画,是嘉庆年间的进士。草堂前面有两根文武石柱支撑起的宽大门廊,贴水边有固定长椅。因椅背呈流线形,方便赏湖人曲身款坐,所以长椅有了一个别致的名称:“美人靠”。凭坐门前,或俯或仰,皆是可堪入画的景致:下面是田男莲叶,碧波游游鱼,对岸船厅和惜阴书屋,掩映在浓浓的绿荫之中,左前方有亭翼然,与它相映成趣,右边有更秀丽的澄漪亭倒影湖中。
澄漪亭位于方池西边,是一座伸向池中的水榭。亭两边檐角比较开扬,似有展翅欲飞之态。由于澄漪亭位于长边中央,在此观池,景象最为开阔,满眼是莲翻碧浪,风荷婀娜,森林树木和密集屋舍退至远处,天光云色交汇,是中部景区最明朗最亮丽的去处。
在澄漪亭内,如果不是别人提醒,你肯定不会注意到那一扇扇船头明媚阳光窗户,上面安的不是玻璃而是经过精工打磨而成的贝壳!做窗户的人们将收集到的贝壳集中起来,挑选大块可成型的进行加工。他们首先将贝壳清洁干净,然后将它们细细地磨成极薄的贝壳片儿,再将它们切成长方型的一块块薄片儿,既美观又经济,体现了顺德人物尽其用,巧思叠出的特性。在这个澄漪亭内的门窗上、天花内的贝壳,都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它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清晖园内最有发言权的见证人。
船厅位于方池东北角,是全园建筑精华之一。它并没有船的外形,其实是依照
粤中地区古代“紫洞艇”的船楼部分的式样建造的。据传说,当年清晖园主人有一位女儿,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楼做为闺阁,又别称“小姐楼”。船厅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环楼”。从丫环楼到小姐楼,虽近在咫尺,却要通过架空的走道,几经曲折才能到达船舷。站在船头左右有两口池塘,组成绿树碧水的景观,人好像站在船上,而船恍似仿停在水乡岸边,船头左边栽有一棵古杨,仿佛像稳着大船的一根竹竿,古杨边还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缚在竿柱上的一条固定船只的缆绳。踏进船厅,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的木刻落地挂作间隔,芭蕉树下的石上各刻有两只蜗牛,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雕装饰,人在厅内仿佛可以感觉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园气息。
tag: 广东导游词,导游欢迎词范文,英语导游欢迎词,导游欢迎词大全,导游欢迎词 - 广东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