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说课稿
金凤三小 任燕霞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乞巧》这首古诗。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大块来说。
【说教材】
《乞巧》所在的单元,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把这首诗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能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就比较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
运用《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动画画面再现情境,借助视频朗读示范资料充实对乞巧节的了解和对吟诗的深层次要求,同时,配上主题相符的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2、重点字词剖析法:
抓住“宵和霄”的形的区别来进而理解字意的不同,以及在诗句中的意思,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3、精心设计教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诗内容浅显,但意义深远。 在教学中,我力求在品析语言中让学生感悟到少女们追求幸福的心愿,在感悟少女们追求幸福心愿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所以我的教法力求让学生在主动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说学法】
1、补充资料法:学习《乞巧》这首诗,学生需要了解、补充一系列资料,如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及它为什么又叫乞巧节、女儿节的原因,因此学生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动画再现情境,充实对乞巧节的了解。借助视频朗读示范资料感受什么样的朗读才叫吟诗。
2、朗读体会法: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感悟。同时达到丰富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3、音乐渲染法:
朗读时,配上主题相符的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展示多种形式的配乐吟诵,如自由读、指名读、范读、赛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充实阅读的情感和提高阅读的效果。
在以上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解诗题】 【知诗人】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一首好诗,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谁能背诵一首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盛况的诗——《乞巧》。板书课题
3、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教学“乞”“巧”两字
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乞求一双巧手)再齐读课题。
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师介绍:林杰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能写诗。一下笔就能写成一篇好文章。他还精通书法棋艺,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了人世。
二、学习新课
【读诗句】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指名读,生生评价
3、出示古诗节奏,教师范读,再指名读。
4、师:同学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字正腔圆,连贯,通顺。注意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味道。(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明诗意】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1、师: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课件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
2、师:织女不仅有美丽的容貌,而且手巧。
课件出示织女资料
3、师:织女的手巧让无数的人间少女佩服。古时候的少女们在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这一天,都会向织女乞巧。所以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女儿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说:对月穿针、蜘蛛结网、贺牛生日 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写的是哪一种呢?
4、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二行。(出示课件)
(1)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借助组词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云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区别课件)
相信我们再齐读,准能读得更好。(学生齐读)
(2)谁能描述一下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
(3)体会、朗读、感悟前两句
师: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
那些青年男女携手来到了户外,抬头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此时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体会,再读)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个,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体会,多种形式读)
5、师: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三四行)
(1)读读三、四行。(学生读)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说课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