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身份”写作导引
【月考试题】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身份”,是隐现于诸多新闻事件之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你是哪个单位的”的骄横,到“我爸是李刚”的张狂;从“蚁族”艰难的处境,到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从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到“拼爹就业”背后的无奈,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们基于不同“身份”之上的生存状态身份,已成为标签,成为尺度有人想炫耀它,有人想掩盖它
请以“身份”为话题写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总体状况】本次考试作文是“独词”性话题作文,同时设置了导向性提示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明显离题的文章比较少,多数文章都能在给定的话题内展开
【病情诊断】
1.【话题替换病】有些同学在审题时有些概念不清,在写作中从身份这一话题出发,谈到了身份与出身、职业、面子等概念的关系上,顺理成章地用其他概念取代了身份,造成了话题的转移,导致文章偏题
启示:话题一定要守住核心概念,这是作文的底线让包含着准确概念的观点在文中关键位置上反复重现
2.【话题转移病】有些同学在写作时把话题放在和其他概念的关系中来写,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人却不能始终紧扣二者的关系展开:比如有篇文章观点是:“忘却身份,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观点相当不错,可是文章后面却把“忘却身份”丢掉了,三个分论点变成了这个样子:“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生活才更快乐”;“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人生才有意义”;“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社会才更美好”不知不觉间,作者实现了乾坤大挪移,实现了从“忘却身份”到“追求人生价值”的话题转移
启示:既然建构了联系,就要始终如一,杜绝始乱终弃,为人与作文都是同样的道理
3.【六神无主病】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作文看似在围绕着“身份”展开,其实很多文章基本上都是一段一个想法,上气不接下气,你要问他整篇文章什么观点,保准有好多人说不出来一个人大脑要是失灵了就成了行尸走肉,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大脑,那应该叫什么呢??
启示:军队打胜仗,首要的肯定是指挥得当,调度有方,四五个谁也不服谁的小队长分别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队伍还能打胜仗?写文章不也是同样的道理??
4.【浅尝辄止症】相对于前面三种病,这个看起来似乎轻一些,但这却是制约作文分数无法提高的主要瓶颈患此病症的人极多!!很多学生只知围绕话题兜圈子,把几个看似和话题相关的材料叙述一番,做点浮光掠影的评析,蜻蜓点水,草草了事文章从头至尾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要么只是停留在现象上,要么就是只会宣泄情绪这样的同学缺乏向纵深开掘的意识和能力,文章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无知,没有思想深度还想得高分,无异于白日做梦!!
什么是思想?简单言之就是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是正确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要在看透本质之后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设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批判、讽刺等破坏性的层面“”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这一简单有效的行文结构,老师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真正入耳的同学又有多少??
启示:不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
听话的鸟儿有虫吃
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对照一下这几个主要症状,反思一下,看看你的问题在哪里,你要记住的教训是什么,篇幅所限不能尽言,望见谅
【佳作赏析】
1.论身份
身份之说,古之有也带着色彩,带着尺度,它几乎成了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标签
身份非毒,却胜似毒“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自先秦之初,“硕鼠”的肆无忌惮,至魏晋之交,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专权垄断;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忿起呼号,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落魄凄凉······及至当下,身份之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你不是上头的”,所以冷眼相待;因为“我爸是李刚”,所以开车可以横冲直撞······这种种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身份”这枚“红字”之下,人们畸形而可悲的生活状态
把身份当做生存的标签,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的退化吗?古人早已作出“学而优则仕”的评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时期建立起的科举制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人重品学的选才标准人不患无名,患所以立,君不见乌燕曾宿寻常,陌巷亦存英雄,影响历史的正是这样一群自耿介中成长起来的人物于是有了管仲相齐成就一代春秋霸主,于是有了孔明出山奠定三国鼎立之势,于是有了胡雪岩弃下牛鞭成为商界翘楚······身份,何足以论英雄!
然而,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因为“身份”而被拒之门外呢?一大批“蚁族”在就业的巨大压力下踽踽独行;高考招生多少高校考的是“爹”而不是学;多少农民工子女还在城市人冷漠的侧视中巴巴望着学校的门槛······“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一定论不知从何时起已遗失了它原有的光彩,而今已演变成“身份不是万能的,没有身份却是万万不能!”嗟乎,“身份”之说,害人甚矣!
轻学识重身份的思想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人们阶级观念的固化,是一种思想的倒退与人文的沉沦,是一种对社会发展不负责任的心态!身份不是才学,它推动不了社会的进步;身份不是美德,它辅助不了灵魂的发展但是,若把身份观念化,尺度化,制度化,让人随“身份”沉浮,因“身份”进退,那不比封建时代的“门第之说”更可笑吗?
我以为,伯乐相马,相的是千里驹真正的用人识人绝非“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而应策以其道,用尽其才,以真知处事,以真识治世而这些,都是身份,所替代不了的
谁言非要承受“身份”不可承受之重?
【简评】这篇文章应该成为绝大多数同学的一个标杆,一个全体同学的努力的方向它值得大家学习思考的东西很多,若论根本完全是饱经书香涵养后的自然流淌,这和写作的技巧没有关系
2.身份之病
百年前有孙中山之喟叹“大清国人人有病,乃愚昧、封建之病”;今有作家许宏语曰“中国人,人人皆有‘两性人格’之病”中国人,何病之有?只因那荒唐的身份意识,把国人弄出了个“身份之病”,,人人都病得不轻
从郭美美的炫耀,到李启铭的嚣张;从夏俊峰的哀号,到张晶的孤苦,无不显示了“身份”这东西的神奇魔力这些社会事件,宛如一片片叶子,与中国人的民族劣根,共同构成了“中国病”这一参天巨树而透过其中一片,我们看到了“身份之病”,它让我们拥有了一叶知秋的能力,似乎能洞察到这棵巨树的飘零与衰败
君可知——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一直所倡导的“仁”,却在今天演变成了“身份之病”?孔老夫子的处事主张,似乎唯有圣人才能做到,于是庸人们便学会了皮肉之仁而内心之狠,这样形成的阴阳两性人格则为“身份之病”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都视身份而定,身份成了尊严的象征,人人都暗地对位高权重之人谩骂,人人却都为了身份而往上爬……一切以身份为识别标志,一切围绕身份做事,这便是中国人的“身份之病”
这身份之病,该如何治?——只需三味药,一是民主,二是公平,三是坦荡
民主之根基早已存在,但选票被金钱吸引却是屡见不鲜之事诚然,这种现象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弦更张来减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倘若能将民主理念贯彻,则高官不再炙手可热,选民能不顾虑他人身份而自由地投票,岂不乐哉!
二是公平公平之药便是完善法律、制度的空缺一群农民工设计的蓝图,由一群大学生修建,易钻的空子自然多修补好上层建筑,促进社会公平,打破“阶层固化”,这样哪还有身份炫耀可言?
三是坦荡人们做事应秉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而不是“谁权势大,我就附庸谁”,否则国人之心哪有坦荡?这点西方人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众只会对炫耀身份等现象予以谩骂,却不懂得对此施以解决之良方!
众只云为富不仁之可恶,却忘记了自己也在附庸权势
众只知制度、人心之缺憾,却不知身份之病乃是国人之剧痛!
不要再为身份之病所折磨了!要治好它,需要每个中国人都拾起这三味药,作出改变!
【简评】这篇文章行文简洁、老到,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的,酣畅淋漓一点不拖泥带水作者把文章重心放在了怎么办上,抓住主要矛盾重拳出击,发人深省,这篇文章会让很多大人汗颜
3.别让身份决定状态
从前,身份只是一种存在的证明,而如今,谈及身份,更像是一种如何存在的证明,它可以是标签可以是尺度,但,别让它成为你唯一的标签和衡量你的唯一尺度别让身份,决定了你的状态(富有哲理的开头,分寸感敲到好处的语言迅速引出观点,这样的开头,你怎么看??)
,话题作文“身份”写作导引及范文(9篇 )tag: 话题作文 , 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