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佳句
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点评】:
这篇议论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论据充足全文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开头引出论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主文部分围绕论点,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的名言、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8226;卡特、“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曾经说过“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等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本文的成功也给我们以启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掌握议论文的一般写法以外,积累写作素材也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前提
人与路
不由想起那怀抱酒坛,在穷途之路恸哭的古人,前方无路了吗?不,不!路,就是脚下!
古有夸父追日,成为不老神话;今有各国争雄,窥探宇宙无穷奥妙这,是人的执著之路
伽利略铁塔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灯泡这,是人的探索之路
张丹负伤出赛,勇夺奥运银牌,邰丽华双耳失聪,却用双手幻化完美之境这,是人的信念之路
有谁说前方无路?若是都如那抱头恸哭的阮籍,生活岂不是黯淡无色,生存岂不可笑至极?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诚然,若你不踏上双足,不披荆斩棘,不经历风雨,路是不会与你相见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初被视为异端邪说,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就算他复生,孤掌难鸣,也难逃迫害;有了他这样的先驱,有了那些执著真理的支持者,那条与宇宙、与真理相通的道路才在永恒时空中浮现,昭示后人
前方有路了,无数先驱开创的道路出现了,盲目的追随又有意义吗?诗歌发展到唐朝,已成了漫山的野草,千篇一律,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文豪的出现却将诗歌推向了顶峰,后来者抬头仰望,却无法逾越若这些人也如前人一般,不肯尝试自己的道路,历史文学的星空将会变得黯淡?历史的长卷又将何等苍白无力?
伽利略不正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脚下从未有人涉足的路吗?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统治人们达世纪之久,而伽利略却轻松地反驳了他,相信自己脚下的路,让他的名字永远流淌在历史长河中
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云亦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新意可言?历史又有什么发展、变化呢?
人与路是相互依存的,路给了人方向,给了人依赖——有了路,终会有一个终点;人给路生气,给了路喧闹——没有人,路终会被荒草淹没,消失无踪
路,其实就在自己脚下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的路,天堑变通途,无路也相通
【点评】:
本文的观点似曾相识,原来作者在具体论述时,是先后围绕着“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两句话来进行的;但全文读下来,又觉得观点有点陌生,原来作者非常机智地把这两句话进行了绝妙的整合,避其相异点而取其共同点——“路,就在脚下”,从而令人耳目一新看来,整合、概括也是一条创新之道不仅如此,最后对“人与路”关系的一番集中性的阐述“路给了人方向,给了人依赖”、“人给路生气,给了路喧闹”,显得极其精彩,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另外,在论证上,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论据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有高度概括的例子,又有比较详细的例子,如哥白尼、伽利略;既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如阮籍、文学上“盲目的追随者”
人与路
当再一次不经意地回首曾经的足迹,我看到的是一行并不笔直的脚印,弯弯曲曲脚印印在校园满是雪花的道路上,我想,冬天里的脚印最清晰,难耐日子里的足迹最坚定没有东西让我沿着直线行走,毕竟那不是探索其实弯曲的足迹也未尝不值得欣喜,只要它们没有中断
曾经的校园我是那样熟悉,今天的校园如故,虽然树又换了一茬新叶,花又开过了一个春天匆匆地行走于求学路上,我从来没有驻足回首,因为匆匆的我只是急急地赶路,却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今,弯弯的足迹总让我思索行走的路上,生活的路上,我们没有一双慧眼让足迹不弯曲,可是我们有力量,我们有心让这弯弯的足迹延伸不是吗?执著坚毅的人总会有志走过属于自己的路于是,我又想起了张羽,如今的他已是《东方时空》的主编和主持人,可是有谁知道在进军《东方时空》的路上他是怎样一路地走来就读于北大新闻系的他曾经为进入这样的学府而骄傲,然而人才济济的北大学子中,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学生他的梦似乎有些破碎,一落千丈的痛心让他漫无目的在求学可是人总该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前进的路,于是他苦练口语,要想在新闻界立足,他必须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进入校园广播站,然而他的压力更大,他试尽了一切方法办好广播站工作,可以说那是一段并不笔直的路,因为他需要不停地摸索,从小小的广播站中求知,磨炼自己,总结经验,成功后的他在回忆那段求学时光时,竟为自己曾经地那股冲劲叫好他说,他并没有把握能脱颖而出,可是求学的路本身就不平坦,况且一切的机遇都只能在探索中遇到
我佩服张羽,他的成功让我看到了其实前方的路值得我们去探索可能我也会像他一样有一段弯弯曲曲的道路,和他一样在为自己的目标跌跌撞撞地前行,同时我也会和他一样不顾一切去让我的足迹延伸我想求知的路永远是漫长的,我们该怎样走完,这只能依靠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们重读一些成功的求知者的历程,我们便会知道那弯弯的足迹所代表的含义弯曲中,我们曾经没有停留,我们曾经用尽能力在前行,我们曾经满怀求知的激情
路在延伸,弯弯的道路在延伸
【点评】:
这篇议论文出彩之处在于论证方法灵活自然全文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层层深入,紧紧抓住“人与路”,阐述“执著坚毅的人总会有志走过属于自己的路”,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弯曲的足迹也未尝不值得欣喜,只要它们没有中断”作者运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从许多名人、学者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然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人生之路在延伸,弯弯的道路在延伸语言平实、得体,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