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屏幕模糊的程度来看,若模糊现象较轻,仅仅是字符轮廓变粗,而字迹依然能识别,大多属第一种原因所引起;若字符大面积严重模糊,屏幕一片白色光晕,字符已无法辨认且调FBT上的聚焦电位器时屏幕亮度随之变化,则属第三种原因所为;如果CRT刚开机时模糊,随着时间的延长,屏幕字符越来越清晰,这通常为第二种原因所造成。 弄清了屏幕模糊的原因,如何根据故障现象来排除故障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打开机盖,微调FBT中的聚焦(focuse)电位器即可排除故障。至于尾板上聚焦引脚放电环锈蚀的处理,一般使用无水酒精清洗放电环及尾座上各电极插头和插座,如放电环锈蚀严重时,可更换尾座部件。
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屏幕模糊的处理方法是:取下CRT尾座板,将CRT上高压帽中24KV高压用万用表笔线(最好使用绝缘性能好些的数字万用表)引到CRT聚焦板插座中,打开显示器交流电源,用一接地的表笔线对加速极(G2)插头瞬间放电2~3次(最好将CRT上G2插头用一外加保护套管短线引出来,对引出线进行对地瞬间放电作业)。
一般经过2~3次放电过程便能使聚焦(focuse)与加速极(G2)两电极之间的尘埃极电阻击穿。恢复原电路后,观察屏幕字符或图文显示的清晰程度,必要时适当调一下FBT上的聚焦电位器就能使模糊故障排除。这种方法人们常称“打Acking法”,操作中因涉及到高电压,应谨慎从事,切记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模糊一般有你用的不是最佳分辨率,信号线接触不良,信号线质量差或老化。白屏是显示器驱动板性能不稳和电源适配器供电电压不稳(适配器不良)。LCD显示器本身存在最佳分辨率,LCD所采用液晶面板的物理像素要与显卡输出的逻辑点相对应效果才最好,所以LCD屏幕往往只有一个最佳显示分辨率。所以即便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分辨率也不会提高画质,只会降低画质,画质降低的程度取决于显卡的插值显示算法。一般而言,15英寸LCD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17英寸LCD为1280×1024。19英寸宽屏的最佳分辨率为1440×900。至于响应速度,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只要响应时间小于16ms以下,基本上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相关阅读: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对于许多的用户而言可能是一个并不算新鲜的名词了,不过这种技术存在的历史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 -早在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就发现了液晶,即液态的晶体,也就是说一种物质同时具备了液体的流动性和类似晶体的某种排列特性。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它的光学性质,这种现象叫做电光效应。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英国科学家在上世纪制造了第一块液晶显示器即LCD。今天的液晶显示器中广泛采用的是定线状液晶,如果我们微观去看它,会发现它特象棉花棒。与传统的CRT相比,LCD不但体积小,厚度薄(目前14.1英寸的整机厚度可做到只有5厘米),重量轻、耗能少(1到10 微瓦/平方厘米)、工作电压低(1.5到6V)且无辐射,无闪烁并能直接与CMOS集成电路匹配。由于优点众多,LCD从1998年开始进入台式机应用领域。。 www.lexue88.com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了这种LCD。海尔曼创建了奥普泰公司,这个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这种技术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在瑞士被仙特和赫尔弗里希霍夫曼-勒罗克中央实验室注册为专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Ohio University)发现了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并于1971年2月在美国注册了相同的专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产了第一台基于这种特性的LCD,很高速缓存代了性能较差的DSM型LCD。
在1985年之后,这一发现才产生了商业价值,1973年日本的声宝公司首次将它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现在,LCD是笔记本电脑和掌上计算机的主要显示设备,在投影机中,它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开始逐渐渗入到桌面显示器市场中。
tag: 液晶显示器 , 电脑常识,电脑常识大全,生活常识 - 电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