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03-28 22:20:01   浏览次数:370  栏目:调研报告
标签: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如何写调研报告,http://www.lexue88.com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软木画创始于清末民初,当时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利用软木片精心雕刻成各种花草树木,加以粘贴,制作成别具一格的风景软木画片,开福州软木画先河。此后,他将技术传授给家住北郊西园乡的木雕艺人吴启棋、郑立溪等人,他们遂由制作木雕改为生产软木画。新中国成立后,在西园吴启棋故居办起了软木画生产合作组、合作社,当时组长、社长由福州市名艺人吴学球担任,后来发展为福州工艺木画厂。附近的吴氏宗祠、陈氏宗祠等处也成为研究软木画艺术的场所,软木画生产成为西园村的支柱产业,被誉为“软木画之乡”。现在,西园村仍是福州软木画的主要生产地。 

由于软木画题材丰富多样,生动灵气,富于立体感和“妙造自然”的奇异表现力,适应了时人追求平安祥和、吉庆欢乐的审美需求,一经问世,便成为人们追逐相求的奇异珍品,并迅速走向世界。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技术远播到吉林、安微、甘肃、浙江及包括台湾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市地,全省从业人员最多时达万余人,有大小软木画厂数十家,其中福州工艺木画厂、连江浦下工艺美术厂、福州环城工艺厂、福州工艺美术厂、长乐文武砂木画厂的产品在全国工艺品评比中被列为优质产品。屏风、壁挂、大小摆件和实用软木画产品花色品种多达四、五百种,畅销台港澳、东南亚及欧美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软木画出口创汇高达5000万元,列全国工艺品出口第三位。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管理者忽视产品质量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品牌保护意识,加上社会上一些木画经销商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粗制滥造的劣质软木画充斥市场,且不断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等,最终导至福州最大的软木画企业——福州软木画厂关门倒闭。木画厂散伙后,年轻的木画从业者下岗另谋出路,老艺人则封刀休艺,连软木画发源地西园村的村民们也纷纷放弃了这门手艺。到今天,木画老艺人健在的都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稍年轻的艺人也不愿回到利润差的木画行业中来,木画艺术可说真正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据中国软木画工艺大师吴学宝老先生介绍,20xx年一个高级软木画人才陈庄去世后,目前软木画高级技术人员只有3人,一个是赵权,一个是郭木俤,另一个就是他自己,除吴学宝尚能继续从事软木画制作外,其余两个人因身体原因已无法动手,而吴学宝今年虽然才67岁,但自身状况却也不容乐观,其余一些掌握一定技术能力的技术骨干也只有十多人,可以说人才断层现象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虽然最近相关职能部门也十分重视软木画的保护与发展,如20xx年福州市政府关于《福州市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实施意见》也将软木画列入保护项目,晋安区人民政府成立了软木画协会和软木画研发中心,还结合新农村建设立项建设中国软木画艺术馆,但仍然缺乏更具体的人才、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能落实到位的实际操作方案。“时间不等人”,目前能全部掌握软本画整个制作流程的人,仅剩吴学宝一人,可以说,拯救软木画行业已经迫不及待! 

  

四、 对调研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福建传统民间工艺对福建经济与文化 

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为繁荣和发展福建文化,丰富福建文化内涵,提升福建的整体文化 

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福建是个文化大省,在福建的文艺百花园中,福建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福建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福建赢得殊荣,不少作品在国家级评奖活动中获奖,许多作品被国家重要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一些德艺双馨的名艺人也喜获国家级大师荣誉称号,这为丰富福建的文化内涵,提升福建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福建民间传统工艺, 

传承福建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福建民间传统文化,对于福建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具有血缘通、地缘近、文缘广、史缘久、语缘通等诸 

多特点。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两岸在民间传统工艺方面的互通互往十分活跃,有不少大陆的民间艺人被邀请到台湾表演技艺、传艺授课、举办展览,一些台湾商人也对福建的传统工艺十分感兴趣,纷纷投资经商,或办培训班,这对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增强民族认同感,构筑“海峡文化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福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福建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福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 

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的工艺美术在鼎盛时期都曾在海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其出口创汇率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如那时期的软木画,每年出口、内销产值曾高达5000万元以上,出口港、澳、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被海外誉为“东方艺术珍品”。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的脱胎漆器,一直以来便是著名的国际礼品和重要出口产品,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大奖,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福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福建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研情况显示,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软木画脱胎漆器 

等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虽然这个就业机会因经济利润不高等原因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大,但它们曾经的辉煌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它们的作用将会凸现出来。而当前的寿山石雕,其不断增长升温的势头,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和经济效应不可估量。 

但是,调研情况也显示,福建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品牌意识不够,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以次充好现象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趋使,使一些个体户不顾行业的整 

体发展,眼睛只盯住眼前利益,偷工减料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但在目前较疲弱的脱胎漆器、软木画行业存在,就是在行业十分景气的寿山石雕这里,也十分普遍,据统计,单目前假冒田黄的石头就多达二十几种,以次充好的不在统计之内,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现象,不但欺骗了消费者,还将砸碎行业的“品牌”形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这从脱胎漆器、软木画从辉煌走向衰弱的过程就可看出一个行业的“品牌”意识有多么重要。比如脱胎漆器,在1860年前后,福州的脱胎漆器店铺一下子多了起来,这其中大部分是从沈家出去的徒弟开的,这些店铺大都集中在功名街、仓前、泛船浦、土地庙等地,出现了许多与沈绍安同音的“胜绍安”、“新绍安”、“锦绍安”等新店名,从中鱼目混珠,一些杂家漆器店竞争不过,就抛出“猪血”打底代替生漆灰打底的“猪血货”,以功名街最多,后来,功名街成了劣质漆器“猪血货”的代名词。到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现象再次出现,不少不正统或相对粗制的脱漆器又进入市场,外行人从外观很难辨别其中真伪,而常常花大价钱买不到正宗产品,这对于传统精工细作的脱胎漆器带来很大冲击,这个事例十分值得我们警醒。据脱胎漆器大师黄时中先生介绍,在闽侯上街、闽清等地,都有一些流水线规模化生产脱胎漆器的工厂,这些工厂偷工减料,成本低廉,批量生产,有时一个月就有两个集装箱外销,赚取十分丰厚的利润,它们都打着福州脱胎漆器的牌子将产品运销国外,这对维护传统品牌形象十分不利。当然,这些现象也与某些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的不规范有关,对假冒伪劣货品的打击力度仍不够,行业标准制度的制订也尚缺乏。第二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人才极为缺乏,像目前的软木画、脱胎漆器从业人员,大多只有技术没有文化,艺术作品的文化提升自然也就无法提及。 

2、对薄弱行业的资金扶持不到位,使它们难以重振雄风 

当前脱胎漆器、软木画的从业者,他们大多是当年工厂的下岗工人,以开小 

作坊为生计,产量不大,订单也不多,能糊口饭吃就不错。加上这两个行业,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经济利润自然也就低,因而靠他们个体的资金积累以求振兴这个行业的机会微乎其微。目前,虽然政府政策方面已有一些扶持措施,但很多落实不到位,且力度也不够,这无疑使一些老艺人倍感举步维艰。据我们对软木画的调研,像吴学宝这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的工资每月加起来也总共只有800多元,但他每年看病所需费用(不包大病)高达上万,而像他这样已经比一些别的行业的人幸运了,因为他至少还有医保,就是当年工厂卖地的钱拿出了一部分作医保,单位出一点,自己出一点,但这对年高体弱的他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由于软木画手工、精密的特点,制作一件中型作品,几个人通力合作也需花至少半个月时间,但这即使是大师的作品,也仅值1000元左右,吴学宝感叹道:“我女儿开饭店,一个月的收入够我干十年!”脱胎漆器同样有着这样的问题,因脱胎漆器周期性的特点,一人一年仅可制作两到三件作品,除去成本,利润所剩无几,王胜德之子王添恩先生说:“去年我家6个人制作出来的脱胎漆器总共才卖八九万元,除去成本开支,基本上只能养家糊口”。可以说,待遇问题跟不上,资金扶持跟不上,肯定会影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影响行业的更好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tag: 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如何写调研报告,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