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03-28 22:20:01   浏览次数:370  栏目:调研报告
标签: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如何写调研报告,http://www.lexue88.com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前后脱胎漆器、油纸伞、牛角梳并称为“福州三宝”,寿山石雕、软木画、脱胎漆器被誉为“榕城三绝”。此外,全省各地还有木雕、石雕、漆线雕、漆画、漆筷、木根雕、玉雕、角雕、金银手工饰品、金银箔、竹草编织、美术陶瓷、篦梳、灯彩等传统工艺,它们中的许多工艺品也是精美绝伦,享誉中外。近十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除寿山石、漆线雕、木雕、石雕的生存状况较好外,脱胎漆器、软木画和手工饰品等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却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危机。为摸清这些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发展状况,保护和发展优秀传统工艺,近期我们重点对福州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软木画等传统工艺的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深入相关单位,召集民间艺人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和信息,征询解决意见;二是根据专业调研人员多年来采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取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写出如下报告: 

一、 寿山石雕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寿山石因其产于福州市北郊的寿山乡而得名。寿山石雕是福建雕刻艺术的奇葩,在福建乃至海内外的石雕工艺中久负盛名。寿山石种类很多,若以产地来分,大致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因极稀少且石质最佳而成为名贵珍品。其石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萝卜丝状的细纹,颜色外浓而内渐淡,按其颜色可分为田黄、田红、田黑等品种。田黄最为珍贵而稀罕,它质韧而坚,色如枇杷,可与翠玉媲美,素有“石中之王”的美称。明清时期就已上供朝廷,因此民间很早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水坑石,产于溪涧水涧之中,以水晶冻、鱼脑冻、牛角冻、鲜草冻、天蓝冻为珍品。水坑石多呈透明状晶体,滋润雅洁、明泽如脂。山坑石埋于岩层夹缝之中,产量较多。其瑰丽多彩,亦是不可多得的雕刻石材。其中以芙蓉冻、杜陵坑为佳品。清代诗人朱彝尊因此有“天遣瑰宝生闽中”之句。总的说来,寿山石质地脂润,斑斓多彩,晶莹剔透,性软而细腻,柔而易攻,宜于各种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和印章的雕刻。一块料石中往往有红、白、黄、赭、青等数种颜色,相互交错成各种自然斑纹,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技艺高超的艺人往往根据寿山石不同的石质、纹理和天然色泽,或随石应变,因势造型;或因材施艺,因色取巧,顺其自然,掩其瑕疵,可谓费尽匠心。寿山石雕大致可分为圆雕、浮雕、矮雕、薄意、印纽、镶嵌等类型,其雕刻内容大致有人物、动物、古兽、山水风景、花果、花鸟鱼虫等。此外还有印章、烟具、文具、花瓶、图屏等,花色品种不下千余种。 

寿山石雕的雕刻年代至少在1500年前。唐代已用寿山石雕刻各种佛像、香炉和含珠等宗教用品。清代以来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许多精品多为宫廷和海内外著名的收藏机构以及私人收藏家所广泛收藏。近代寿山石雕各种艺术流派纷呈,雕刻技艺丰富多彩,其中以西门清和东门深两派最为著名。他们的雕刻技艺,为现代寿山石雕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现代寿山石雕基本上还是以福州地区的雕刻艺人为主体,省市各级的工艺美术公司和其他有关机构集中了许多优秀的雕刻艺术家,还有一些雕刻艺人则独自操刀,自立门户。他们的作品广泛散存于海内外各地,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福建省市各工艺美术研究所、公司、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和文物商店等机构以及民间艺术界、收藏家等收藏有数以千计的寿山石雕优秀作品。至于许多精品,或藏于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等中央级收藏单位,或被重金收买而流向海外。许多优秀作品还在海内外的博览会等活动中屡获大奖,为福建民间传统工艺争得荣誉。如今寿山石雕已经成为一门独特和高雅的民间艺术,在海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连续五年“国石”的推选和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寿山石被列入20xx年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寿山石热可说是愈演愈烈。据统计,目前福州和全省寿山石雕厂的生产者和个体从业人员多达十余万人,单单在福州的雕刻人员就达数万,销售寿山石雕艺术品的商家大大小小有数千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寿山石雕艺术品成为有识之士家居陈设、艺术欣赏、摩挲把玩、礼品馈赠、收藏增值的首选。 

为了加大宣传和保护寿山石,近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取得可喜成绩。如1998年,福州市政府制订公告保护并规定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采挖两亩田黄石田地;2000年,《福州市人民政府第18号令》正式颁布《福州市寿山石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使国宝寿山石得到有序的保护和开发;在原福州郊区基础上成立的晋安区,在寿山石的产地建立了寿山石文化村和艺术馆,划定保护范围,制止滥采滥挖;20xx年5月,在晋安区举办两届寿山石文化博览会后,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福州)寿山石文化旅游节;为配合奥运会,决定在寿山石原产地建设寿山、日溪、宦溪三个寿山石奥运产品生产基地,在泉头家农场清理出8000平方米闲置石厂房,作为寿山石奥运礼品加工基地等。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在积极推动寿山石雕与市场接轨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如原在香港一家英资集团公司从事市场拓展工作的许铁民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介入寿山石以来,凭借其国际视野和超前的市场预测,对寿山石的产业发展和艺术提升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推动工作:1986年率先在《福州晚报》上刊登“高价收购寿山石”的广告,被业界视为最早燃起“寿山石热”的人士之一;1987年,策划安排寿山石雕参加香港国际珠宝展,使寿山石首次被归入珠宝石领域;20xx年10月,在温哥华中华中心举办加拿大首个大型寿山石雕展,引起当地广泛关注;20xx年,成立国际寿山石协会,通过国际巡回展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与交流活动,让寿山石真正跨入国际艺术市场,如20xx年1月6日,在香港九龙尖沙咀举行了首届寿山石世界巡回展,展出来自福州的雕刻大师林飞、刘爱珠、陈文斌等人的雕刻作品300多件,4月和5月,巡回展又先后在温哥华和澳门举行,与此同时,他还尝试自己做经纪人,曾在首届寿山石世界巡回展中,挑选了有一定素养和潜力的年轻艺人组成“寿山七子”,与他们分别签订协议,为他们“搭建舞台”,提供艺术引导和包装宣传,取得良好的反响。近年,有关单位还编辑出版《中国寿山石》杂志,图文并茂,为向海内外宣传寿山石雕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全国许多民间工艺不断惊呼“人亡艺绝”的情 

况下,寿山石雕却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奇妙景观,这除了因为寿山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决定了它自身的价值含量外,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政府的保护和外界的宣传不无关系。从有关资料来看,除以上两种原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寿山石长期以来被赋予的文化气质以及艺术家的理论研究,使寿山石雕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寿山石自被开发、利用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从福州出土的寿山石俑中的文臣俑、武士俑、民俑、侍女俑、动物俑等,带有深刻的中原文化与习俗,如刻俑随葬习俗,侍女俑肥胖的形象,反映出唐宋时代绘画及雕塑所表现的形态美的统一。由于寿山石柔而易攻的特点,石印自古就与书画家不可分离,所谓“诗、书、画、印”缺一不可,至明代,寿山石作为重要的印材被达官贵人所宠爱,印章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寿山石的艺术理论研究上,自清以来也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清朝的福州著名学者高兆与客居福州的浙江文人毛奇龄,分别出版了寿山石专著《观石录》与《后观石录》,影响巨大,其中提出的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的分类法,300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到本世纪30年代,福州东、西门两个流派名人辈出,其雕刻艺术理论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刊行了龚礼逸的《寿山石谱》、张宗果的《寿山石学》、陈子奋的《寿山印石小志》等。建国后,寿山石的艺术理论研究更是锦上添花,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甚至日本,频频推出寿山石专著,介绍、传播寿山石的书刊达近百本,名列全国之最,重要的有潘主兰的《寿山石史话》、方宗珪的《寿山石志》《寿山石全书》、陈石的《寿山石图鉴》、陈锡铭、郑宗坦、王一帆的《寿山石欣赏》,林蔚文的《福建石雕艺术》,新加坡兴艺公司发行的《寿山石珍品选》、英文版《寿山石雕艺术》,台湾黄君阳编著的《印石集珍》,以及香港陈维棋编著的《八闽瑰宝》(三集)、《卖石翁百话》等。同时,诸多书法、绘画、诗词、文学作品对寿山石的描绘、吟诵等,也极大地扩展了寿山石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渠道,我国许多著名书画家如刘海粟、赵朴初、潘主兰、范曾、华君武、关山月等,都为寿山石留下了许多题词和感人的诗篇。 

但是,尽管寿山石雕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一是资源面临枯竭。寿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据介绍,目前寿山石年产大约几十吨寿山石毛坯,其中品质比较好的石头,大约只有几百公斤。晶莹剔透的荔枝洞石已经开采枯竭,有两三年都没见到了,最名贵的田黄石每年只能零星捡到几块小颗粒,矿脉濒于枯竭;二是偷采现象仍十分严重。尽管政府已出台文件保护矿产资源,但在高价的诱惑下,盗挖现象却禁而不止,盗宝者除盯上晋安区寿山村最后两亩田黄地外,还把黑手伸向晋安区宦溪镇月洋山的芙蓉石主产地,据当地村民说,在宦溪镇月洋山一带,目前有证开采的石矿洞只有8个,而无证的矿洞达二三十个,“他们每天都在拼命地采石头,要是有检查,没证的老板就跑几天,过了风头再回来”。三是急功近利式采石严重损坏矿石的品质。据介绍,目前有一些地方采石为追求高回报,急功近利用炸888药开采,不但不科学,而且爆炸造成完整的石脉被震碎,采出的石头除了块头小,还常常布满裂痕,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开采严重损坏了矿石品质,以此情况发展下去,像芙蓉石,估计不出十年,山里石头便就采光了。五是圈内热,圈外冷,市场的泡沫现象不容忽视。据介绍,20世纪50年代,寿山石每50公斤售价400多元,到了70年代,在香港重不到三两,材质一般的田黄石叫价在千元以上,到80年代末,50公斤好的寿山石价值到两万多元,至目前,它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像精品田黄石的价格几乎每年翻一番,但有意愿购买田黄石的人却越来越多,“未来价格会涨到什么程度,实在难以预料。”六是不重雕刻技巧,导至严重资源浪费。由于寿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块好的原石落到一个低劣的雕工手里,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早在十多年前,新加坡著名寿山石收藏家谢声远先生就指出:“有一批人正在糟蹋寿山石”。但是,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寿山石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实现。 

[1] [2] [3] [4]  下一页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民间传统工艺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tag: 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如何写调研报告,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