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历年真题2004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04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04-06 14:46:31   浏览次数:131  栏目:历年真题
标签:特岗教师考试试题,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考试试题,http://www.lexue88.com 2004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04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 )

A 教育实体

B 学校

C 学校教育系统

D 终身教育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 信息革命的出现

3. 教育的终身化是( )的特点 ( )

A 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 后工业社会教育

4. 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康德的《论教育》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

A 物质文化

B 制度文化

C 校园文化

D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不稳定性

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 社会本位

B 个人本位

C 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 引发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动知识

9.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激励性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0.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 提出教学目的

B 选择教学方法

C 涉及教学进程

D 规划板书内容

11.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小组教学

12.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

A 知识、智力、能力

B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知识、智力、情感

13.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

A 班主任工作

B 政治课教学

C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 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

A 认知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体谅模式

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www.lexue88.com

二、填空题

1.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的过程。

2.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_____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 舒尔茨提出的__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7.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__。

8.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为重点。

9.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_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 在我国,课程的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教科书。

11. 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__。

12. 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____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_____、探究学习。

1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15. 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______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 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

2. 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 )

3.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

4. “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5.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

6. 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

7.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8.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

9.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

10.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

www.lexue88.com

四、简答题

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4.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五、论述题

1. 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2. 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教育学真题2004年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ACCD 6——10 BDBBC 11——15 BCCA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教育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新精神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5 错错对对错 6——10 错对错对对

www.lexue88.com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有别于传统教育。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得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2、(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活动,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这一活动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这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的身心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②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③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④认识的引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⑤认识的简捷性。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⑥认识的多价值性。

4、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 [2]  下一页

,2004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