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资格考试自学考试试题考前模拟试题2011年自考试题及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1)

2011年自考试题及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1)

04-06 15:39:29   浏览次数:697  栏目:考前模拟试题
标签:自学考试试题,自学考试资料,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www.lexue88.com 2011年自考试题及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1),

20xx年自考试题及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

  4.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是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

  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意识的本质是(A)(C)

  A.人脑的机能

  B.事物自身

  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D.人脑的条件反射

  4.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www.lexue88.com

  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流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9.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四、问答题 (每题7分,共28分)

  1.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

  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设厂。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产品销售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商业周刊》调查,可口可乐位居全球1000家公司第26位,市场价值达1319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自80年代初进入中国,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1亿美元。目前,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占中国饮料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占碳酸饮料市场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8年中国的41.4万个就业机会同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口可乐系统直接雇用了1.4万员工,可口可乐的独立供应商雇用了35万名中国员工,可口可乐的独立销售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则雇用了5万名中国员工。另据外经贸部提供的情况,目前全国已开业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6万家,截至1999年底,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就业的人数约2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材料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可口可乐公司直接注入资金80亿元人民币,间接创造了220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每年通过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增加3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 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3 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2.D3.D4.D5.A6.A7.C8.C9.A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C4.ABC5.BCD6.ABD7.ABCD8.ACD9.AB10.ACD

  三、辨析题

  1. 正确。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

  2.错误。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

  3.(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命题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问答题

  1.(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

  3.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4.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第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有效配置。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五、材料分析题

  要求同学们通过上述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该采取的对策。

  要求同学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011年自考试题及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1)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