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选自《知识文库》)
[简评]
本来,筷子就是筷子,吃饭的工具而已,有啥好说明的呢?但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就会发现,原来那一日三餐使用的两根筷子,竟然有如此深广的文化内涵——崇尚文明。文章紧扣“趣”字,先引用了一些掌故:丰子恺的调侃,“箸”、“筷”的谐音,唐玄宗“赐箸表直”,国宴中周总理的良苦用心等,无不透着理趣。文尾把国人使用筷子归结为一种理念——崇尚文明,从而把文章说明的思想意义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底蕴揭示]
安徽特级教师李绍全老师在《“说明”亦应有“文”》一文中指出:“一般认为,说明文只须强调把说明对象‘说明’,不须强求‘文’。这从说明文的功用来看,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有文采的说明文更生动,更精彩,更能达到说明目的。因此,注重说明文的‘文采’是非常必要的。”从以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只要善于将写作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地,善于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善于占领认识说明对象的制高点,善于多角度观察透视说明对象,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说明文。“当然,我这里鼓励大家写有文采的说明文,并不是说写说明文时,不顾文体特点,忽视写作目的,处处‘文’它一通,结果‘文’得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说明文写作应先求通俗、平实,再求有文采,力求锦上添花。”
,如何让你的说明文出新出彩tag: , 写作方法,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议论文写作方法,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