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具”和“人文”在阅读教学中和谐统一
——《鸟岛》教学赏析
片断一——教学第二自然段中
师:鸟儿是怎样飞来的?
生:一群一群地飞
师: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来?
生:“陆续”地飞来。
师:“陆续”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什么情况就是“陆续”的。(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陆续”)
生:在下课时,我们不是一下子出去的,而是一个接一个出去的。这就是“陆续”。
师:对,闭上眼睛,听教师读想象画面来飞。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之后,教师请一个小组表扬鸟儿飞的样子。(学生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飞到了老师的身边。)
教师表扬,在要求大家上位后请大家说说飞去想干什么?
[反思]:
一 、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二年级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在词语积累上,毕竟都在低级阶段。传统的说出词义的方法,会给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带来一些难度,可能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可能会扼杀学生理解词义的创造性。
二 、 表演文本,加深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安排一个小组表演:鸟儿是怎么飞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一种手法,而且还为下一个环节——说说飞去的感受作了很好的情感体验上的铺垫,一举多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小的偏差: 学生的表演把“陆续”的意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但“一群一群”则没有很好的演绎出来(因为学生表演时从前到后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形成“两个一群,三个一伙”的场面)。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1、学生对“一群一群”还没有彻底的理解;2、就算学生理解了,可能也缺乏表现的技巧。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引导其余同学对表演作评价,找出表演中存在的缺憾,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共同探讨“一群一群”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片断二——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边听教师读第三自然段,边看图片;
2、听完课文,交流感知成果:鸟多、鸟蛋多、鸟窝多;
3、精读课文:文章是从哪里表现这“三多”的?
4、交流品味后指导背诵。
[反思]:
从宏观上来看,教师这段的教学设计得很清晰,目的也很明确:从整体感知—→精读深思—→齐读品读—→积累语言,每步的设计都紧扣文本,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折射出老师对语文这门学科“工具性”的理解。我本来以为:当学生概括出“三多”之后,这一段的教学就行将结束了,没想到
从细节上来说,
片断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鸟蛋,带一个回家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鸟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
师出示鸟类的相关资料,学生自由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体验。
[反思]:
老师的这一问题不是心血来潮,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实际上已经渗透了这样的意思。教师作为作者的知音很好地理解文本的意图,所以在教学时并没有象前两个自然段那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出示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用这样的方法代替对第四自然段的平淡说教,可谓事半功倍。这个教学片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执教者不仅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没有放松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学生浸润在语言和人文所营造的营养蜜水中。在这个浸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道德文化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时代文化的补充,技术文化的滋养,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有语文素养的人。
地址:江苏江都市宜陵镇沙王新村423室
电话:05146098597
邮箱:wangj311@126.com
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王军
,《鸟岛》教学赏析
tag: 教学 鸟岛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