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说课稿(镇公开)
一、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篇课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上屡遭列强侵略的史实,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以“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为主体,以与该事件有关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为背景,落脚于该事件对今天的启示,主要提供了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鸦片的危害和虎门销烟;第二部分: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二、学情分析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将本课目标定为如下:
1、知道鸦片的毒害,认识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2、了解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其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知道《南京条约》内容,初步懂得落后挨打的道理。
4、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来领悟道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虎门销烟是爱国壮举,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通过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说明:由“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所揭开的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黯淡、充满耻辱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觉醒,与外来侵略者展开顽强抗争,英勇不屈的战斗史。我们今天的学生有必要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从这段历史中吸取经验,得到启示。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认识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2、学习虎门销烟的故事,感受这是一次爱国壮举。
3、了解毒品危害,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二课时:
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感受落后就要挨打。
2、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分析,体会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交流抗击侵略者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师述:图中的花美吗?它的名字叫罂粟。艳丽的罂粟花是鸦片迷人的外衣。(切换成熬汁提取成鸦片的图片)谁要是不小心迷上了它,谁就从此和它难舍难分。它让人四肢无力、神志昏迷,它葬送人的青春,把人送进墓地。(切换成吸食鸦片骨瘦如柴、昏死街头的图片)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9课虎门销烟。(出示课题)
说明:以罂粟花的美丽图片引入,进行一系列相关图片的切换和相应内容的解说,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让学生初识鸦片。在教学一始,以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将鸦片之“毒”深入生心。再以“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揭开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沉重的历史背景,屈辱的称号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起学生了解的欲望。
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自学e链接,了解鸦片危害。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根据学生发言,师概括出:①毒害身心,社会不安定。
②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③官僚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出示图片
现代毒品:海洛因、冰片、摇头丸等)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人数超过10万。截至200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04万。每年因吸毒约耗费390亿人民币。
5、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过渡:1893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演了大快人心的一幕――销毁鸦片!
说明:在自学基础上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在分析交流中揭露英国强盗以鸦片倾销来掠夺钱财、破坏国力的侵略野心。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毒品摧残生命、危害社会的事例补充,从而让学生领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义。
活动三:了解虎门销烟过程,体验大快人心之感
1、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图,标一标虎门所在位置,找一找珠江所经流域。想一想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理解虎门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沿海,是鸦片走私入口的大门。
2、读一读故事,了解虎门销烟过程。
3、师简介林则徐,出示: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读林则徐的话,体会其禁烟的决心。
4、出示“22天,约2万箱,重达119万千克”一系列数字,想一想: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5、观看电影片段“销烟”
仔细观察销烟现场的布置、气氛,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动作、反应,谈谈体会。
小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说明:结合标位置、找流域、理解位置特殊性帮助学生把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史地融合的效果。配合书本故事,了解禁烟过程,出示林则徐话,体会其禁烟决心。通过分析一系列数据让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人毒害之深、销烟力度之大,对英侵略者打击之重。最后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感悟虎门销烟的正义性,体验大长志气、大快人心的感觉。
活动四: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表达敬意
1、点击网站,参观纪念馆。
2、网上献花,表达敬意。
说明: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增加课容量,让学生自主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课时:
活动一:走进历史,了解鸦片战争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定位于“虎门销烟”浮雕图。
师述: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了中国人民近代史勇于抗争的光辉历史。虎门销烟正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先声。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于是,他们使出了杀手锏――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这场以维护鸦片交易为借口挑起的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鸦片战争。由此,中华民族揭开了历史上屈辱的一页。
2、演示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师讲解英军入侵路线和抗英主战场及将领。体会英军步步紧逼,清军节节败退的情形。
,《虎门销烟》说课稿(镇公开)tag: 说课稿 虎门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说课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