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教案
课型:写作课
教学目标:
1. 熟悉语言表达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沟通,语言表达要做到简明得体。
3. 说得体话,作文明人。
教学重点:学会沟通,理解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说话不得体的事例,屡见不鲜。某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广告一出,应者如云。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
女生本想借潘长江小品中的台词开个玩笑,可惜搞错了对象。作为应聘者,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说这样的话都是欠妥的。
这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话中,写作中也同样有类似这样的笑话:
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虽年高体弱,再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是精神抖擞的。”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当,不符合阿婆的身份口吻,不易为读者接受。
写作文本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是为了以心换心,实现相互的了解和沟通,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有效的沟通最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二.有效沟通
写作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实际上是一个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与对方交流的过程,要使交流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有效”,那么作者必须心里装着相应的读者,具有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了解必要的沟通方法。那么写作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的呢?
我们与人沟通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言辞沟通,以文字来传达。另一种是非言辞沟通,以身体动作、姿势、语调或声音变化来传达。而我们这里特对以文字来表达的书面表达应注意的方方面面作个简介,以便抛砖引玉。
⑴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根据对象情况确定表达重点。
从信息传播角度,我们把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从沟通而论,“必要信息”有两类,一类是对方不知道的,你必须交待清楚,另一类则是根据作者的意图,特别突出强调的内容,这都属于“必要信息”之列,在表达交流中,“必要信息”是必须向读者加以介绍的。
另外,你写作中的对象决定表达重点。这里的“对象”包括文章中的人物以及读者;“表达重点”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重点内容和重点表达方式。同时,写作者的视角、身份和表达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读者而变,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形式也会相应而变。教材中所引的“许燕淑效应”三篇文章,话题相同,但因读者不同,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和方式也不各不相同。第一篇属于“公开信”范畴,意在向全社会募捐。所以它要讲清楚事情的原委,突出了年轻生命的珍贵,国家培养大学生的不易,并且特别强调了高效医疗费与学生家庭状况的对比,使读者了解到真实的前因后果,是使他们慷慨解囊的基石。“呼吁书”重在“呼吁”,所以抒情因素的作用既节制有度,又要动之以情,深挚感人。“庞大的数字”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倾家荡产”构成强烈的对比,“眼睁睁看她死去”略加渲染,撞击着人们的良知与同情心。
第二篇是由于和患病同学本人交流,所以病情自然避而不谈,而重在对她进行激励,而且激励的切入点和材料用的又是她本人的情况――其中关键词在于“顽强”,现身说法自然更为有效。作者与患病同学是挚友,说的是“心里话”,所以话语亲切,娓娓而谈。
第三篇的对象是患者的父母,重心在于让他们安心,所以叙述重心有二:募捐的情况,治疗医院的条件和治疗前景的展望。前者会让患者家属感觉有许多人和他,们一起为孩子牵肠挂肚,感觉到温暖。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切中根本,“全国第一流的大医院”“治愈率很高”等话语,是他们最希望知道的。除去围绕中心选裁外,语言通俗易懂,称谓得体,效果显著。
(2)对象决定措辞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读者”的原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与读者的关系来确定措辞,二是语体问题,它们共同的衡量标准是得体。我们下面就着重谈谈语言的得体问题。
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与读者的关系选取相应的语言至关重要,包括语气、称谓、谦辞,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又是实现交流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怎样做到语言得体呢?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较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所谓话语得体,就是要说符合场合、对象、时间等方面的话。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使之成为“有效”沟通。
1.所说话的内容与当时的场合要一致
场合,即交际的环境。.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喜庆的场合要轻松,哀伤的场合要庄重。
例.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06安徽卷)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解析]场合,即交际的环境。正式场合,用语要规范庄重;日常生活,用语要亲切、自然灵活。场合不同了,用语也必须因地而异,讲究分寸。一般情况下,表示礼貌、歉意的话放在句子的前面,打断别人的话要礼貌、委婉。本题CD两项先说“已经超时了”感觉生硬,A项先说“你停一下”不够委婉,正确答案B。
2、看准对象礼貌尊重,身份关系符合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例: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出题扣紧了形势,事件是0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考生们并不陌生,况且是发生在本土上的事件,做起来就更有一种亲切感。再了解一下欢迎辞:欢迎辞是迎接宾客时应酬用的讲话稿。客人来了由主人出面表示欢迎,这些话就称为欢迎辞。因为欢迎辞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而使用的,因此要十分注意礼貌。第一,称呼要用尊称,一般都在姓名前面加头衔或表示亲切的语词,如“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称对方姓名要用全名,不能用省称、代称,更不能叫小名和绰号。第二,感情要真挚。生疏的客人初次见面免不了要客套几句,但不能满纸都是客套话。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光讲客套话,会使对方感到虚伪。如果是老朋友见面或惜别,则应废除客套,推心置腹,真诚相间。第三,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原则立场。从这个单位到那个单位去做客,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访问,欢迎者与被欢迎的人,,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单位或国家讲话。在某些场合,既要婉转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在措辞上要特别慎重,不能信口开河。第四,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不讲对方忌讳的内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都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事先应加以了解,不能触犯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不快。第五,篇幅要简短,语言要精确,语气要热情、友好、礼貌。
tag: , 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