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讨之我见
我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差不多十年了,我觉得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严峻形势---学生作文缺少内容,无话可说。
作文的内容是什么?生活!可现实的情况是,学生的生活枯燥无味,特别是农村中学有的学生的生活简直是无聊!(因为“留守儿童”多,自己一人或姊妹几个在家,上课时在学校还好,有几个伴;放学回到家里就真的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混混恶恶又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吗?就是连基本的习作都完成不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东西可写!那老师又该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 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去做。A、写日记积累:比如:今天“我”特别的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就这一心理活动,我们可以写成日记。“我”想念他们了,他们也会想“我”吗?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他们生活得怎样?你想跟他们说些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你的感情也来了。谁想背井离乡?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为了生活,为了我们能更好的安心的学习和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忍心辜负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愿吗?……你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这样你会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日记。这是所感。我们还可以写每天的所见所闻。另外,我们还可以每天摘录些名言、警句、典故、数据、科学知识等,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作文会有进步的。B、读书积累: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素材。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管的作用,多去借阅古今中外名著,在阅读中感受、欣赏,领略其意境,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吸取知识,广泛收集材料。C、活动积累:利用黑板一角,每天让学生轮流写一条名人名言,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 “词语联珠”竞赛或默写成语竞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积累词汇,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法.
二、 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特色,要善于用心从写作的角度去观察体验生活。《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同学们不外乎写一些谁帮谁扫地、谁拾东西交公了之类老掉牙的事;《我的老师》就写小学时的老师……其实,我们有十余年的生活经验,并不是完全没有积累.可惜这些丰富的积累常常被尘封在记忆的死角,调不出,用不上.我们不会由题目去收寻生活,只能咬着笔头去杜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写帮邻居去插秧、收割稻谷的情景,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我们是留守儿童,我们可以写写自己种点蔬菜,养些鸡鸭之类有趣的事,在获得丰收的高兴之余,也能品味“把酒话桑麻“的美味。还有我们平时的农村生活:春天来了,我们去山上采摘蕨菜,竹笋等;夏天来了,我们去河里摸鱼虾,田螺等;秋天来了,我们去山上采野果;冬天来了,我们堆雪人,打雪仗,烤红薯……这都是很有趣的事,也是农村特有的生活信息,为什么不写写呢?而《我的老师》一题,初中的任课老师够多的,我们为什么不写他们呢?为什么还要去咬着笔头“回忆过去”呢?这是“放着咸鱼吃淡饭”,也说明我们作文时缺少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 多组织一些学校能力范围内的活动.如出黑板报、班会活动等;(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平时我们要多开展些竞赛:如作文竞赛、 诗歌朗诵比赛、查字典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等;(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一)另外,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期中总结等,我们语文老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并提出明确要求.这也是积累素才的一种途径.
四、 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作文教学时能随机应变。去年的大雪是近五十年罕见的大雪。大概是元月十二号那天,我正在上作文课。突然,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真似“柳絮因风起”景象,美丽极了。许多学生的眼光开始往外瞟了。而我本次要求写作的内容并不是这个,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不应该对生活的实景视而不见。我从哪里去要他们找寻写作的素材?这就是素材啊!我毫不犹豫地笑着对他们说:“能背带雪的诗句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能背描写雪的诗句吗?”我又问。
“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
“未若柳絮因风起”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孩子们都在记忆里找到了属于雪的美妙诗句。
“让我们去感受这些诗意吧!”我对他们说。
走出课堂,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呼雀跃,我也闭上眼深呼吸,任大片的雪花亲吻着我……这一刻,他们的灵感复活了!
果然,那次习作出彩的文章很多。
……
当然,我们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
能力的培养我们不敢放松,做人的道理我们更要谨记.面对着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留守儿童,(去年下期,我校调查统计数)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就是说除了通过作文教学为学生打好 “求知”的基础外,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总之,我们作文教学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会把它辐射开来,并能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有出彩的作文脱颖而出,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