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与华”作文审题分析与佳作展示
【作文题目】
朴,有“朴实、朴质”意;华,有“光彩、光辉”意“朴”和“华”是艺术特色,也是人生底色有人喜欢“朴”,有人追求“华”“朴”与“华”可集于一身,“朴”与“华”也能相互转化……
请以“朴与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意理解】
提示语既诠释了“朴”与“华”概念的部分内涵,也揭示了“朴”与“华”的外延范畴,并点出了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认真研读提示语,有助于我们迅速打开思路
“朴”可以理解为抱朴守素、简约质朴、返璞归真……(不可理解为贫困、不如意的生活处境),“华”可以理解成人生华章、人格光华、生活奢华……
能准确理解题意,必须要能揭示“朴”与“华”二者的关系“朴”与“华”可以理解为内里与外表、内敛与外现、朴素生活与人格光辉、坚实积累与华彩绽放,二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并列共存,也可以是相互转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还可以是对立统一深度立意应该能体现出辩证思考,对二者的论述最好兼顾中有所侧重
【评分细则】
本次评分严格按照五类卷来打分一类卷63—70,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三类上49—55,三类下42—48),四类卷28—41,五类卷27以下
一类卷:切合题意,立意必须准确、深刻、独到,能紧扣二者关系阐发‘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点明二者关系,但个性色彩不太鲜明;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未能点出二者关系,或对“朴”和“华”概念的理解前后不太一致,或有部分内容(不超过三分之一);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对题意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内容空洞;语言基本功较差;文体不明(有其中情况之一者,即归入此类)
【暴露问题】
本次暴露的主要问题是,说理论证严重匮乏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事例,或者简单地列出分论点,而分论点间缺少论证的深入与思维的张力,比如有文章的三句脉络句为:“人性中那一份最朴实的情感能超越血缘,缔造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当然,华美也是人生的底色”“在我看来,若能实现由朴到华的转变,将会是人生价值最完美的实现”这样的文章其实并没有任何分析,貌似议论,观点为描述,由一二两个分论点根本不能推出第三个分论点来也有些同学未能揭示出“朴”与“华”的关系,或者只是结尾点明但文中缺乏充分的论证、阐述
还有部分同学论证时观点闪烁不清,尤其是对“朴”和“华”的理解前后不尽一致,比如前半部分将“华”理解为人格的光华,后半部分理解为生活上的奢华
用例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叙例冗长且不会裁剪,有叙无议,观点与材料脱节
【佳句拾遗】
1.其实,当一个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内在并不华丽时,他已经是在向华丽迈步了
2.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容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他们虽然各自迥异,却拥有一样的特点,华美其外,质朴其内
3.静坐在月光下,掬一捧清水,洗去身上的油彩,褪去心中的欲望在阵阵菊花香中体味弘一法师淡淡的话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佳作展示】
朴与华
曾经喜欢词句优美的诗文,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迷蒙,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婉
所以,初读《红楼梦》,记忆最深的不是《咏白海棠》,不是《葬花吟》,却是那《芙蓉女儿诔》,认为晴雯成了芙蓉花神的宝玉对着池中的芙蓉花焚香祷祝,写下祭文当时,觉得颇为感动,作为贾府嫡亲子孙,这于他本是不合身份的(最好能引《芙蓉女儿诔》中的几句华丽的句子为证)
后来细读时,发现宝玉在写祭文之前思考要用何文体来写,写完后竟与黛玉讨论文中有待斟酌改进之处虽然是出于审慎,却好像写祭文不是为悼念,倒像是为欣赏渐渐觉得,那字斟字酌的《芙蓉女儿诔》竟不再是字字泣血
其实,不少古人都作过悼亡的诗文,却往往过于在乎形式,追求骈散结合,讲求词藻华丽写出来的诗文读起来固然唇齿留香,却不免有文字游戏之感,真情大概也在字斟句酌间稀薄了许多
最真切的大概要属苏轼的《江城子》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最是质朴,也最为动人尤其喜欢东坡那一句“小轩窗,正梳妆”我想十年中他一定常常回想起妻子梳妆的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不曾揽胜自己的妻子如何美丽如何贤惠,然而那回忆中却含着深切的怀念,其他的其实并不重要(此段论述应该突出“朴”)
最质朴的真情远胜于最华丽的诗篇,因为太过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暇顾及事物的本质即使当初情真意挚,却无法天长地久
为人亦如此
那善于诗文、精通音律的司马相如离开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狂傲不羁的苏轼却最是深情
太过华丽的东西终究短暂,光彩夺目的人生无法长久时间将会慢慢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质朴的本相质朴的人像是蚌中的沙粒,经历漫长的岁月,却越发圆润光泽,被时光静静打磨成光芒耀眼的珍珠
越是质朴,往往越是真实(末句应扣住“朴与华”收结)
点评:本文能以《芙蓉女儿诔》为由头,引出悼亡诗文的朴与华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的朴与华,角度小巧而挖掘颇深,此种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但由于考场行文仓促,本文还有一些值得润色加工之处,眉批中已点出得分:62分
朴与华
1965年初,绵延了一个冬季的大雪终于停了
她一个人从家里带出了木叉大扫把,奋力扫开了戏台上堆积一季的雪冰碴粘住了扫不掉,她就脱掉手套徒手去扒,直到双手冻得通红
那一个冬天的夜晚,她站在乡村的戏台,全身上下,只有一件红袄看的过眼戏台的顶棚只有几根粗糙的木梁,上面随意的铺着稻草雪化开了,水从缝隙滴落下来,叮叮咚咚,伴着鼓点,有着说不出的味道
她捏了一个指花,不着粉黛的脸上带着忧伤的神情一边甩着不存在的舞袖一边唱了起来,是汤大师的游园惊梦声音哀怨中透着华丽,情感饱满中透着真挚
台下摆着几排破旧的木椅子,满满地坐着几十个村民他们衣着朴素甚而破烂,表情却是渴求神往看着台上的她唱着他们听不懂的戏,却被她真挚的情感打动,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一曲唱毕,人走的七七八八,留下的瓜皮果壳,她耐心地一一拾起扔掉
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唱多久,只是觉得这样可以唱着昆曲的日子,华丽而充实“能多唱一天就是一天吧”她想
2012年初,她坐在新修的梅兰芳大剧院的观众席上,拿着一张价值不菲的门票
可以容纳500余人的大厅豪华气派,墙壁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扩声、隔噪器身下的座椅还散发着特有的新家具的味道,柔软而舒适
面前的舞台被各种高价灯打出的灯光的拥簇着,完美的背景前,站着华服的艺人她们的脸上是厚厚的一层粉妆,堆砌得毫无瑕疵,服装繁纷复杂,十分考究
年轻而有名的表演者按照既定的剧本演唱着,声音缠绵婉转、柔曼悠远从扩声器里传来的声音带着点不真实感,却被机器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杜丽娘……穿得倒花哨,声音不错,只是节奏和咬字差了些”她像个老行家似的,细细品味着,不自觉说了出来
,“朴与华”作文审题分析与佳作展示(8篇)tag: 作文 , 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