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系列之五:《伊索寓言》
复习提示及注释说明
该名著阅读系列对从网络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整理,一些内容不清和各处相互矛盾的地方对照原著进行了查证,综合了2011年福建各地中考名著题和2012年福建三明各县质检卷,并形成了五大基本板块,重点突出,下面分版块对复习策略进行进一步说明。
第一大板块 作品简评和内容梗概
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内容梗概是全书的纲目,需要多次翻看,便于记忆,力求对整体情节了然于心。
第二大板块 主要情节概括
这里就是细节关注了,在了解了整体之后需要深入文本对具体情节进行记忆。针对中考中的情节概述题,本书列举了部分情节,概括时故事情节按要求由三部分组成:起因、经过、结局,指出了26个重点情节和21个次重点情节,对于重点与次重点必须要会复述,因为出题概率高。其他非重点情节也要看,并非不会考查,而且这样便于我们更深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同时一些小知识点(如补充和后续)也穿插在情节之后,要仔细留意。
第三大板块 人物分析
情节和人物其实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只有在情节中去体会人物。因此,在知道情节后,我们要体味人物形象和他的典型性格,当然对一个人物的评价允许有不同看法,这里只是略作示范。
第四大板块 积累与感悟
在进行了以上复习后,还有一些知识点容易遗漏和需要提醒,所以特别设立了这个版块。
第五大板块 相关练习 本资料还精心挑选了一些典型的测试题,可供参考。
郑重声明
网络资料不准确的地方已对照原著进行了查证,但可能还有疏漏之处,与原著不符之处还请见谅。标点符号可能不够规范,已经尽力检查,还有黑体字加粗的基本上都属于重要之处。各板块我们已经精心删改,力求精简,若作为学习资料,篇幅过大可以考虑删除非重点情节和相关练习。本资料没有版权,欢迎学习参考
总之,请相信这是编者的精心整理,很高兴有一个机会能够重新会看这些名著,认真复习,成功不难。谢谢。
一位2012初三毕业的学生
2012.8写于三明明溪
“名著阅读”系列之五:《伊索寓言》(Aesop's Tales)
(注:本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有精彩整理,这里仅是略作延伸)
伊索(Aesop公元前620--公元前560)古希腊著名寓言作家
阅读感受:广泛而成功的拟人手法;出色的对比和幽默;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详见 三、积累与感悟 2、艺术特色详解)
一、作品简评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地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伊索寓言》为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社会平民生活的有趣场景。描写具体而微,涉及诸如假发、狗项圈一类的日常用品,读后令人惊叹不已。通过作品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家园,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老鼠喜欢偷吃何种食物,推断出一般人家中贮藏什么食品;我们可以从文中了解到主人以何种方式添购奴隶等。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而一部分后人创作,记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二、主要内容(前三点的举例分析请参照书本 及 四、名篇寓意)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嘲讽人类缺点。
4、落后思想(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伊索寓言》思想倾向并不是单一的。上面已经提过,《伊索寓言》并不是伊索一个人的著作,经过几次三番的“粉刷”,结集成书的《伊索寓言》难免也有些瑕疵。其中有一些故事宣扬天命和宗教迷信,《婴儿和大鸦》宣扬吉凶祸福是天定,人力是无法改变的;《好恶作剧的人》这类寓言公开鼓吹神是无所不知的,是不可亵渎的。还有些故事为统治者高喊剥削有理、反抗有罪的口号,如《野鸽和家鸽》中,家鸽恬不知耻地对野鸽说:“维护主人先于照顾自己的亲族。”《野驴和家驴》鼓吹弱者就应该投靠强者,心甘情愿地忍受主人的奴役,谁要想自由,谁就要遭殃。另外,伊索世界里不乏举止野蛮、生性残忍之徒。此类人诡计多端、居心叵测、一味嘲弄他人,但有时文章字里行间却有一种“我不早就告诉过你了”这一类的揶揄口吻。因为像向遭劫者伸出援助之手这一类的善举在古希腊似乎不存在,偶尔出现也仅仅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伊索世界奉行的基本信条是:“人生在世独善其身,他人有难落井下石。”在伊索笔下,不论人间社会,或是动物世界,崇尚的似乎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由此看来,让动物充任故事的主要角色,可谓顺理成章。
三、积累与感悟
1、推荐语: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2、艺术特色详解
(1)广泛而成功的拟人化手法。
《伊索寓言》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狐狸和葡萄》等等,都是赋予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植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在故事中像人一样思考、行动、交谈,在我们的面前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由于拟人化手法的成功运用,一些动物故事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典型形象的一般特性,如兔子胆怯、狐狸狡猾、豺狼凶残、狮子威猛等等。但我们在读《伊索寓言》的时候,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以不同面目出现的同一动物的拟人化形象。如《狐狸和山羊》中的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形象,但《狐狸和豹》中的狐狸则是心灵美的体现者。
(2)出色的对比和幽默。
《伊索寓言》里,一部分寓言比较出色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寓言的主题。在《乌龟和兔子》中,乌龟的慢和兔子的快,乌龟的孜孜不倦与兔子的骄傲自满形成两组鲜明的对照,突出人不能恃才自负,只要刻苦就能成功的主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夫和蛇》通过农夫的善良与蛇的邪恶的对比,农夫开始时对蛇的怜悯与后来对蛇的憎恶的对比,最后用农夫的感叹突出主题。同时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3)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寓言常常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把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4)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名篇寓意(部分故事不再赘述,请参照书本和课本)
1、《运盐的驴子》告诫人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凡事不要贪欲太旺。
2、《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3、《狐狸和葡萄》(又译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寓意: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4、《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5、《口渴的乌鸦》 遇到困难时不能蛮干,而要运用智慧、讲究策略。
6、《开玩笑的牧人》(又译为《狼来了》)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系列之五:《伊索寓言》tag: 中考 名著 伊索寓言 ,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语文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