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莫如”能比较得失,不能比较高下,应改为“不如”)
4、无——无日不、无时无刻不
(37)多少天来,我无日不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你终于来了。(“无日不”意思是“天天”,表示不间断)
(38)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无时无刻不”意思是“时时刻刻”,表示永远。应在“刻”后加“不”)
5、没——差点儿没
(39)在这次校园足球大赛中,我们班差点儿得冠军,队员们都很高兴。(“差点儿没”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和“差点儿”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差点儿”是惋惜它没能实现。“差点儿”应改为“差点儿没”)
(四)注意音同音近词的辨析
1、以至——以致
(40)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至几个月都起不来床。(“以至”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应改为“以致”)
2、 径自——竟自
(41)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径自” 应改为“竟自”。“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表示出乎意料)
3、 必须——必需
(42)读书成为我生活所必须,一天不读,就“饿”得慌。(“必须”应改为“必需”。“必须”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必要;“必需”表示不可少的,是形容词。)
4、 不只——不止
(43)河水不止可供灌溉,而且可以用来发电。(“不止”应改为“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连词,常与“而且”连用。)
(五)注意表不很肯定虚词的辨析
1、 可能、也许、或许
(44)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2、 大抵、大概、大都、大略、大致、大体(不能用于表完全肯定的句子中)
3、 大约、几乎
(45)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与“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46)今天到会的几乎有三千人。(“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六)注意重叠词的辨析
1、常常、往往、刚刚、渐渐、慢慢 (表时间频率)
(47)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常常”应改为“往往”。“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
2、 偏偏、明明、恰恰 (表语气)
3、 悄悄、暗暗 (表方式)
4、 统统、通通、仅仅 (表范围)
5、 稍稍 (表程度)
【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
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2、连词混用
(4)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5)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
(6)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7)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3、介词混用
(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习文具。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女的正当合理的离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
(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
4、副词、连词混用
(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
5、滥用介词
(14)、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14)、焦玉录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二)位置不对
(15)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5)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18)“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
(三)搭配不当
(19)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
(四)多余重复
(23)关于食物的种类、成分、烹调方法及进食习惯,目前都已成为胃癌病因学厂研究的重要课题。
(24)对于低能X射线,早已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
(25)三四两个月,出现的交通事故竟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值得有关部门所深思的吗?
(26)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
(27)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像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样,从而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8)在各种经济讲座中,大学生们尤其更喜欢听名教授针对国内或国外最新经济举措及最新经济现象所开的分析讲座。
(29)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
(五)脱漏残缺
(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3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为何伪劣商品如此之多,且屡禁不止 ?
【虚词(主要是关联词)的辨析方法】
①辨错用误用:
a.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
b.“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
②辨重复赘余:
a.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③辨词语漏用: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 )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④辨搭配不当:
a.无论干部和( )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
⑤辨位置不当:
a.不仅中药( )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b.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辨关系不当:
,《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学案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