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旅游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点独特的恐怖感,而且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恐惧感。有人看见在奥斯威辛重建的一个小毒气室,听人介绍这不过是最小的仿真建筑。其他人看到:在布热津卡大型毒气室的废墟上,有被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焚尸炉,废墟上盛开着雏菊。
旅游者们呆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简直不能接受所看到的一切。目睹那钢玻璃窗后,堆得像小山似的人头发,目睹一堆堆死去的婴儿留下的鞋,还有毒气室旁边关押犯人的监狱,旅游者们一个个浑身发抖,毛骨悚然。
一位参观者忍不住惊叫了一声,原来,她看见了女牢房,竟是6英尺宽3英尺高的笼子。导游说当时每天晚上都有5到10人被塞进笼子里过夜。导游带着大家穿过牢房,这里没有更多的东西看了。
有一座砖瓦结构的建筑,是专用来对女犯进行绝育试验的。导游想把门打开,但门是紧锁的。倒有游客庆幸打不开,因为他们不敢看。有人为自己胆小脸红了。
在一条长长的走廊里,一排排面孔从墙壁上向游客凝视着。那是几千张囚犯的照片。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死去了。这是男女囚犯们走向死亡时,在照相机前留下的照片。
从这些死者的照片上,看到一个个面无表情。但是在众多照片中间,有一张照片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她令人看不下去。这是一张22岁女孩的照片,体态丰满,金发碧眼,容貌秀美,她温柔地笑着,好像头脑里掠过了一丝往日的甜蜜和珍爱的心事。她在想些什么呢?在奥斯威辛的死亡纪念碑上,她还能够继续想些什么呢?
当进入令人窒息的地牢时,一位旅游者被人带出来休息一会儿,他说感到憋得喘不过气来。另外一位游客进去了,又跌跌撞撞地跑出来了,她在胸前划十字。可是在奥斯威辛没有什么值得祈祷。
旅游者们却步了,互相恳望着。终于有人对导游说:“够了。”
奥斯威辛没有新鲜事可以报道。那里依然是阳光明媚,一片碧绿,孩子们在大门口玩耍。
1.这篇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译成中文时,标题改成了《布热津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从新闻的角度看,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答:
2.作者反复说“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是什么意思?
答:
3.文中特别提到一个22岁女孩的照片,有何作用?
答:
4.这篇新闻写的是时过境迁的事,却获得美国新闻大奖“普利策奖”,其魅力何在?
答:
(注:此题源于《2007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样题)
tag: 调查报告 文章阅读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