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党团材料党课教育党章辅导(三)

党章辅导(三)

03-31 15:22:18   浏览次数:460  栏目:党课教育
标签:党课教育材料,党课教育教案,党课教育内容,党课教育资料,http://www.lexue88.com 党章辅导(三),
    有的同志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这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的确有了迅速发展,社会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劳资矛盾也趋于缓和。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本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新型材料、光导、核能、航天技术、生物、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最大的一次科技革命,其范围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程度,都超过前两次科技革命。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的结果使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更高程度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集中,要求建立更大规模的企业和从总体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要求社会从各方面提供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因此,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了生产关系,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资产阶级政府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担负起干预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国家干预调节下的市场机制成为普遍形式。例如,美国称为现代市场经济,法国称为有计划调节的市场经济,德国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等,但实质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由于国家干预调节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这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新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矛盾,即: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从总体上看,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不存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调节的经济基础和条件。国家干预调节的范围、程度、效应都局限于生产资料由私人资本占有这一不可逾越的范围内,因而其功能是很有限的。因为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不可能是全社会利益的代表,当国家干预调节措施与私人垄断资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最终还是屈从和服务于垄断资本。这种运行机制的矛盾,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个基本矛盾的反映。
    由于资本主义依然存在这些固有矛盾,它并没有摆脱危机。战后依然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即1957一1958年、1973一1975年、1979一1982年和1990一1993年,特别是以后几次危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生产波动频繁,工人失业和企业破产数量均创战后最高记录。美国失业人数在40年代平均每年为270万人,到1983年失业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1996年,仍然有近700万人失业。1994年以来,欧洲共同体15国平均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1%左右,社会上存在着1800万人的失业大军。企业开工率50年代最高达到95.5%,80年代最高只达79%。战后经济危机还表现为“滞胀”的新现象,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长期存在。在“滞胀”环境下,国家运用干预手段面临两难的选择。因为,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大国家支出;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又必须紧缩银根,这就使经济增长和稳定价格水平两种目标不可能同时存在。1983年以后,西方国家经济大体是低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左右。进入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普遍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上述情况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从初期的自由竞争到现在的国家垄断和由政府干预调节市场,直至国际调节的尝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其固有的矛盾。只有打破制度界限,才能根本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尽管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或迟或早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的同志提出,我国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这不是一样吗?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经济调节手段或资源配置方式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直接等同起来,认为运用市场机制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只能搞计划经济。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框架内建立和运行的,它们必然要受该经济制度性质的制约。计划和市场虽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环境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占有,整个社会原本相互联系的各生产企业和部门被分割开来,处于无政府竞争的状态之中。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相互竞争的无政府状态有所缓和,但是从根本上说,在那里不存在计划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调控作用的条件,虽然也有计划手段,但不可能实行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有计划调节,因为这同私有制在本质上是相抵触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补充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上,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不是为某些集团或个人谋私利,而是以为全体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利益、长期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上,在处理计划与市场、微观放活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上,以及在刺激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关系等方面,就能够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效,做得更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也将会呈现较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但终究会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更高的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有些同志由此而怀疑社会主义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旗帜究竟还能打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历史地、本质地加以分析。只有不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古人说得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第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发展和壮大的历史。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来,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作为一种运动,或是作为一种制度,虽然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但从总的趋势看,仍然是由弱到强、由较小范围到更广范围地发展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它只是诸多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在社会实践中,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浩荡的社会主义运动。1847年,当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棗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时,只有400余人;到1864年第一国际时,已经拥有40万会员;到20世纪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已有28个,拥有300多万党员。在法国还一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棗巴黎公社。虽然巴黎公社只存在72天,但却证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可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给科学社会主义带来了第一次危机。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对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的著名论断。这一理论,不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而且阐明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斗争的特殊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具体实践,进行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在十月革命的激励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也蓬勃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到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5个。在第三世界新独立的近100个国家中,也有许多自称奉行社会主义或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这也说明社会主义是很有号召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党章辅导(三)
上一篇:党章辅导(四)
《党章辅导(三)》相关文章

tag: 党课教育,党课教育材料,党课教育教案,党课教育内容,党课教育资料,党团材料 - 党课教育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