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诗歌赏析<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及答案-元好问

<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及答案-元好问

09-03 03:09:49   浏览次数:688  栏目:高考诗歌赏析
标签:高考诗歌鉴赏,散文诗歌,诗歌鉴赏技巧,http://www.lexue88.com <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及答案-元好问,

<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及答案-元好问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
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点绛唇长安中作>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比较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
⑵这首<点绛唇长安中作>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简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赏析参考答案(1)前者更能体现。后句问鸟,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点绛唇长安中作>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示例4种:a.既说“眷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着的。

,<点绛唇长安中作>赏析及答案-元好问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