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毛立业老师《黄鹤楼送别》参赛设计与实录

毛立业老师《黄鹤楼送别》参赛设计与实录

03-19 01:32:53   浏览次数:482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毛立业老师《黄鹤楼送别》参赛设计与实录,

  学生:凝视着远方

  老师: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

  学生: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学生站起齐读课文。

  老师描述: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李白仰望蓝天白云,他想——

  学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老师:李白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

  学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学生: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

  学生:您一路平安

  学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老师: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李白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学了一节课,有没有同学能默写下来?

  点四个同学上台写,注意字写大一点。

老师:多情自古伤离别,老师找了一些送别诗歌付在课文后面,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写,说不定还可以编入教材呢!让我们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诵这首诗,作为我们的临别赠言,好吗?

 

简 单 就 好

周日,有幸观摩了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苏州许嫣娜老师的亲和,东北孙世梅老师的深情,新疆鱼利明老师的诙谐,河南陈丽羽老师的灵动,海南毛立业老师的简单,都令人为之叹服。其中,对海南毛立业老师的简单的课堂犹有感触。

毛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课文《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样一篇清新、流畅的美文,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毛老师在课堂上将这份意境诠释的淋淋尽致。

整节课不见繁琐的分析,听不到支离破碎的讲解,更看不到穷追不舍的提问,而是用“依依惜别”——指导学生读文,“依依惜别”——鼓励孩子说话,这两个教学环节贯穿课堂。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仅此一句,毛老师没有草草处理,而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孩子们读书,巧妙的点拨,唤起孩子的想象,引导孩子们感悟,最终使他们用声音诠释着对文字的理解,就这样不漏痕迹,渐渐地,孩子们品出了文章的味道,而且,越品味越浓!

在说课的时候,毛老师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了我的同感 “不是简单的问题就不是有效的课堂”。是啊,课堂,本该真实;教学,本该简单。往往急功近利,标新立异把老师们弄得不知所措,课堂越来越花哨,越讲越糊涂,尤其是语文教学忘记了“认祖归宗”,像毛老师创设的课堂教学,虽简单亦精彩!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上课伊始,一段悠扬的《烟花三月》歌曲把我们带入了美好的情景之中,接下来便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不落俗套的提问方式。整堂课逻辑清晰、收放自如、高潮迭起,结构完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热烈,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尤其让人欣赏的是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他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信任的对话世界,师生双方互相沟通、理解,使评价成为一种双方活生生的“人”的交流。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毛老师的课上做到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关注,开发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整整一堂课几乎听不到“你真棒”、“你真好”、“你非常不错”、“声音再洪亮些”等模式化、形式化的语言,而是面带微笑,用真诚、和蔼、清晰的话语给予客观、公正、真实、委婉、自然而又到位的评价,艺术化地激励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尊重,体验到老师真诚的生命之爱。我想,有些学生一定能从毛老师的评价中找到自我,找到目标,找到自信!现摘录一些例子以供欣赏:

    当学生读古诗读得特别好时,毛老师评价到:“你已经具备了诗人的气质!” 为了奖励学生读得不错并想让其领读时,毛老师说:“用你的声音将同学们带入课文中。”男生与女生分角色读得好时,毛老师评价到:“女生读的像李清照,男生读的像李白。”有一位女生读的抑扬顿挫,毛老师高兴地说:“我给你发金话筒奖!”当学生理解了诗意,把感情投入进去时,毛老师深情地说:“读的多像李白和孟浩然当时的对话啊!让学生模仿课文编故事,毛老师激励学生:“同学们,好好写,说不定也能编入教材。”

整堂课就是这样诙谐、幽默,毛老师用自己的崇高的敬业之心善待学生,用多元的理念关注与悦纳学生,显示了毛老师的聪明睿智,更可见其台下之功!

    总的来说,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是读出来得。毛老师的这节课采用“诗文对照”的教学模式,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一直是书声琅琅,教师范读、同桌互读、自由读、赛读.......前后共把课文读了九遍。读的一字一板,读的诗情荡漾,读出了诗文的韵味、节奏、层次来;读出了诗文的画面,读出了诗文的故事。真是好一个“读”字了得!

二、语文教学要要抓住课文的主线,也就是我们说的“文眼”。毛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后,让学生通过读诗——找意——画出诗意来理解课文,始终围绕着古诗这条主线来进行教学,同时不着痕迹的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的指导。

三、语文课堂是一个美的课堂。在毛老师的这节课里,处处显示了其教学的睿智。美的音乐,美的古诗,美的画面,美的朗读,还有毛老师对学生美美的鼓励,这些都给了大家一个美的享受。这样的教学,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全面的教学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就如我们学校的李会利老师,她讲课总是那么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古诗佳句随手拈来,这与她平时酷爱读书、古诗词积累丰富分不开的。正如毛老师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简析时说的一句话:“语文课教学——设计需要理念,完成需要底蕴。”

 

语言训练的无痕境界 

有人说,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的时候,教育的效果是最差的。因此,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带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百花园里,把语言训练的痕迹隐藏在自然流淌的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之中,隐藏在学生不知不觉地和课文、和作者感同身受的情感的“场”里面。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毛立业老师在《黄鹤楼送别》一课中,让学生读词语,学生读得一字一顿,有板有眼。这时,毛老师指着大屏幕上的两列词语说:“我读左边的词语,你们读右边的,读的时候,你可以读出自己的理解。”于是,我们欣赏到了一段由教师的引领而产生的美妙“对话”。毛老师一个韵味十足的“烟雾迷蒙”,带出学生意味深长的“繁花似锦”;教师万千柔情的“杨柳依依”,又带出学生遐想无限的“沙鸥点点”;一个急转直下的“俯临长江”,带出气势磅礴的“飞檐凌空”;一个饱含深情的“依依惜别”,又让学生流出无尽怅惘的“浩浩荡荡”……听师生读词语,像是听两位诗人在对话,彼此倾诉,一唱一和,有滋有味,余音袅袅。这一组词读过之后,学生的脑海里便有了一幅画,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词语的含义也在这别具匠心的“读”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上一页  [1] [2] [3] 

,毛立业老师《黄鹤楼送别》参赛设计与实录
《毛立业老师《黄鹤楼送别》参赛设计与实录》相关文章

tag: 黄鹤楼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