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灯光》课堂实录,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师启发:你的理由是—— 生说理由。)
生2:我感受到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启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说理由。)
……
师:你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这样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赞赏,更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憧憬”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愿望、梦想……)
师:有时用近义词也可以解释词语的意思,你们的方法不错。
师:那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生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电灯。
……
师: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这样的评价指导,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那伟大的郝副营长了,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呀!)
(4)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①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②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③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在用引读的方式来读。)
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一下,(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1:我感受到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生1有点犹豫的样子,而生2此时高高举起手。)
生2:我感觉到这样就像在和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亲切,也很感动。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师生齐读句子。)
3)师小结: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此时,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郝副营长及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
(5)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以,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这部分内容。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6—9自然段。
四、互评:
黄兴凤: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注重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师开始以生活中的灯光为话题,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使学生好象一下子走近了本身远离现代生活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又几次不同层次地读题感受,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感受丰富,并从课题就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情感,这为学生的课堂阅读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另外,教师的很多评价语言也反应出了她对学生学习习惯、生活态度等的指导和培养。
刘 英: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读有所思,落实了阅读的训练与指导。教师也比较注意通过激励评价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冯玉兰:教师非常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所以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同时,教师也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培养,一是抓住文本中的思想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充分的阅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从而启迪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二是通过切实的评价,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评价也注意了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
晋 桔:在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但这些评价不是一味的激励,而是非常注意导向。如:在导入部分,教师的评价语言“你一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灯一样懂得默默奉献……”这其实是对学生思想、习惯的一种引导;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教师的评价“你用上了‘每当……就……’的句式概括得很简洁,可如果能把‘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往事’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 这既有对学生的表扬,更有对概括主要内容的具体的导向,这样不但保护了发言同学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很多评价语言也突出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读书习惯的培养。
五、自评:
1、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我就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又适时地为学生介绍了当时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励导向评价,注重人文关怀。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因此,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动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永远追求。阅读过程更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对学生在阅读中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使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而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更是“语言和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本节课,我在每一环节中都进行了教学评价,并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了课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宗旨。我积极采用了激励、导向性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引导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使课堂充满了人文精神。
(1)在学生课前感知灯光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评价道:“你一定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灯一样懂得默默奉献……” 老师充满赏识和鼓励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灯光》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