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说课稿2
一、说课题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
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二、说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读者、学生和教师的立场反复研读了课文。感受到第五单元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
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
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
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三、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
多的感动。但是我想,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感动,这正是教学中应该帮助学
生提升的地方。
四、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正如美国教育家布
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
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6个生字,理解“角膜、永生”等词语。
2.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因为谁、为什么而感动”、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感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对话中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
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4.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教学目标2、3是本课教学重点
,目标4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
养的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践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
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对话是参与对话的人员围绕主题平等地表达(包括各种形式)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对话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入,对话的外延不断拓展,对话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和情
感。因此,对话不仅是一种本质,更是一种策略。本节课设计中,我即采用我校邢秀凤老师创设的获得
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奖)的“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形成了以
“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
由线画面、由面及点”的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结构,并具体设计了“预习与交流→
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的教学流程
。
六、说教学流程
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是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的重要素材。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感情与哲理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
起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接近了。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首先配乐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
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文章。读完后教师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
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国的琳达·里弗
斯写的作品《永生的眼睛》”。这样的导入,为后面的对话创设了很好的情境,为后面参与你“因为什
么而感动”这一主题的对话打下基础。
(二)出示对话核心主题“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教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感动。当我读了很多
遍的时候,我的心中涌动着许多的感动。在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动。文章
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动,我们感动的究竟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这些感动,共享
这些感动。”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确定,充分考虑了作品的内涵、创作的意图、学生和教师的感受
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阅读心理和规律,能够使对话有效展开。
(三)引出分主题,运用对话依托点展开对话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心灵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
接着,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引导。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因为文章中人物
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而感动,这些就是分论点。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
种感动,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其他资料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语子和资料就是“对话依托
点”。此中,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这两个语段是文章表达思想的重点段。
第一个语段:“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
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
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这一段,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深入对话。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
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教师以“能给予别人的东西有很多种,身体是最珍贵的。中国的传
统说法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面对着捐赠器官这件事,琳达是痛苦难忍,可父亲却如此平
静,难道父亲不爱妻子,不尊重给予自己身体的父母吗?”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得出:父亲爱妻子
、爱自己、尊重父母,但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
以及人之生命”。这时,教师适时补充呈现关于眼角膜的资料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
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本,说明对于盲人而言是多么渴望得到角膜重见光明,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真正
地为琳达父亲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该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表
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
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教师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
命的精神”;用“‘我为我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作者用了14岁这数字词,想说明什么?”来
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2tag: 说课稿 永生 眼睛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说课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