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尽人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3、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二)学习第二段(2、3小节),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的变化过程。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1)自由读一读第二段(2、3小节)
(2)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3)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4)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5)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第2、3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6)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7)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8)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9)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说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