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

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739  栏目:写作教学
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

  王之涣、陈子昂、杜子美是一座座让我们仰止的高山,我们也许永远也登不上他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经常遥望,可以一点一点靠近,给生命高远的激励和滋养,让生命不断茁壮成长。

登高望远

  一叶障目,让人身陷其中,被痛苦的泥潭所左右,想要拔出却又无能为力;登高望远,凌生活之顶,鸟瞰世间的苦与乐,方能感受到人类一直追求的大幸福。

  生活不是穷奢极欲的欢乐,同样也不是无边的痛苦。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把世间的苦与乐看得太过真切,以致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古时三国后主刘禅高枕无忧,居安而不思危,最后将盛汉基业毁于自己手中;而另一方面,有人把苦难看得太重,整日杞人忧天,却没有一点救国救民的豪气,最后抑郁而亡。

  的确,愚蠢的人会这么做,但圣贤的人却绝不会如此。他们懂得将世间的苦与乐结合起来,享受那份苦尽甘来的大幸福。

  李白因对朝廷的幻想进入了世俗,最后因痛苦之极而放弃了名利,享乐于山水之间,去感受那份“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大幸福;爱迪生同样也因对科学的幻想,踏入了实验室,在那里他忍受了失去耳朵的痛苦,但却享受到发明成功的大幸福。古今中外,只有那些勇于立于山巅的勇士们,才敢去俯瞰那些世俗之人在享受的快乐抑或是忍受的痛苦,最终将自己经历的一切总和起来,这便成为了一种幸福,一种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快乐不极欲的幸福,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大幸福。

  相对于极端的快乐我们是痛苦的,同样相对于极端的痛苦我们是快乐的,当我们正烦恼于世间的苦与乐时,不妨来看看“他们”给我们的启示吧:

  贝多芬失聪,但当他奏响那带着极端的痛苦与快乐的深沉而又平静的乐曲时,谁有能感受到那份痛苦与快乐交融的大幸福呢?孙膑失足,当我们阅读那份惊人的兵法时,谁又能感受他那份勇气与毅力来抵抗痛苦的大幸福呢?杜甫失时,当我们捧起那份传承了千年的名篇时,谁又能感受到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独怆悲国后解脱于世的大幸福呢?

  王安石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人亦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正苦恼于快乐抑或极至享受快乐时,我们不妨登上生活的高峰,去看看自己曾经历的痛苦与快乐,解脱出来,享受那份生活所带来的大幸福。

登高望远

  题记: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是谁在暗夜里点亮心灯?

  是谁在风雨后送来彩虹?

  是信念,是我们登上高峰的信念。我们希望看到彩虹,所以必须历经风雨;我们希望看到山尖最美的日出,所以必须登山;我们希望寻找世间最瑰丽的风景,所以必须远足。因为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必须付出。

  人们总是相信,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总是隐匿在不为人知的密林深处。古人留有“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诗句;今人留下探索原始天坑、原始森林的足迹。不论是古人的记录还是今人的实践,都向人们昭示着:无限风光在险峰。

  世间最美的风景不仅隐藏在险远之处,更藏匿在每一个探索者的足下和心里。路是被人踩出来的,理想是靠不懈的追求实现的,美好的生活也是因艰辛的努力而得来的。人类在探寻美丽风景的征程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足迹:从欧洲封建王室开辟新航路到中国明朝徐霞客游遍湍流峻岭,从西方的《马可波罗行记》到东方的《水经注》都留下了人类为追求梦想而留下的足迹。他们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的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他们站到了高处,看到了远处。他们不仅升华了自己的生命,更提升了人类历史的高度。

  要望远必须登高,但是登高却不一定可以望远。中国古代的甘英出使大秦,因为陆路不同,虽然他经历了两次共计数十年的艰苦的跋涉,但最终并未到达大秦,并未完成国君交予的使命。后来,大秦派使者从水路到达了中国,这才实现了中国与大秦的交流与往来。两者同样都付出了努力,甚至前者的努力更为艰辛,但收获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望远的愿望想必人人都有,登高的决心或许也人人都有。但最终可以成功的登上高处,望见自己心中神往的风景的人就不多了。因为,望远不仅需要登高的决心和毅力,更需要登高的技巧和方法。

  人们应该记住: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登高望远

  唐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楼,可以见得更远,视野更为开阔。

  站在一个山顶,你的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很远,站在山脚,你的目光只能触及山脚的那一点地方。不远处就是天地之界,处的位置不同,目光的范围也就不同,既然位置能决定目光的所见,你何不选择一个更高的位置?此时,高处的寒冷不会被目之极的美丽风景驱除吗?当你站在一个高度时,会不会因为这个高度有蜂拥而至的人群而迈上更高的高度呢?我想,你会,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攀登中取得社会进步的。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牛顿站在与巨人相同的地面上,会有他的三定律吗?当然,牛顿的这句话更多地是赞扬前人的努力,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顿,他的目光比别人看得更远。

  你的位置会影响你的目光,目光也会决定你的位置。桃花源里的百姓,不知魏晋,过着自己简单的农耕生活。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悲苦的。不知道战争的痛苦,怎能珍惜现在的美好?不与外界竞争,怎能发展进步?因为有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才有了生态的平衡,有了生物的进化。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于生存。桃花源中的人,目光注定是短浅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也必然会处于劣势。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初中毕业就不愿读书,看重现在打工可挣到的那几百元钱,而他们的同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去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那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每天为温饱的生计忙碌奔波,早已忘记生存的意义;那些去深造的人,每天除了生计,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心系大事,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位置可以影响到目光,目光更能决定位置。一个生命的意义,需要一个好的位置去实现;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

  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去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拥有一个好的位置,就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那么,就登高吧,征服它,你就会比别人先步看见旭日东升!

登高望远

  率领千军万马的曹操曾在战火未熄之时,登高抒怀,放声吟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深远的佳句;心怀报国壮志的杜甫曾在面临巍峨的泰山之时文思泉涌,挥笔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此满怀豪情的壮志;纵是安逸恬退如晏殊,也曾在月圆之夜登上高楼信口诵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般大气开阔的境界……登高望远,向上仰视青天,向下俯瞰万物,岂不悠哉!人生路上也如此,须得登高望远,奋力拼搏。

  登高望远是一种动力,给予我们奋斗的力量。我国清代重臣曾国蕃曾题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从他对自己的这首劝勉诗当中,我们也可窥得一二启迪。正因为心有高山,他才在少年时就寒窗苦读十二载,三更起五更眠,志存高远。正因为他心有高山,他才在宦海里沉伏跌宕四十年,依然胸有万壑,屹立不倒。他的登高望远,是站在低处却心怀高远奋斗不懈,站在高处仍眼光睥睨天下。

  登高望远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给予我们蔑视困难的信心。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武牧羊于漫漫黄沙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及高尚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们心中都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信念的高远和生命的高度。

  试想就算才高八斗,却如刘伶般未有所为流连山水,却如阮籍般整日醉酒乘车败兴,生命的海拔又有几何?人生的远足又何来精彩?想想青莲居士当他有将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机会时,他兴奋激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若身处逆境,前途迷茫,他并不失落彷徨,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登高望远,是顺利之时更认真,更努力,坎坷之时不抛弃、不放弃。

  张中行大师也曾说过:“人生唯有攀登直上,俯览无余,方可谓大视野、大境界”。而在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畏难而下者,自暴自弃者却有不少,面对一次偶尔的失败就无法承受,涕泪满面。君不闻“男儿不展风之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人也常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有站得高才能见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波澜壮阔的憧憬,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爱胸怀,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志,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人的生命,就好比沧海中之一粟,万物中之一叶。然而漫漫长路,总有险滩,总有荆棘,只有登高望远,才能处在喜悲之外,才能淡看江湖风雨,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从容不迫地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发起挑战。总有一日,你会在顶峰俯视来路,蓦然回首曾经的歧途无畏,如今已心香绵长。


上一页  [1] [2] 

,命题作文“登高望远”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