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是一个高三学生。每个礼拜,他们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钱花,有没有考试,还有,天凉加件衣服。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幸福,因为有如此体贴关心我的父母。尽管,很多时候爸爸不允许我看小说,逼我写数学物理题,每次一逮到机会便跟我大谈要提高弱科成绩的道理,但是,每次接完电话后,亲情的温暖总会在我心中回荡很久。我在某座学校和煦的阳光下快乐并幸福地拼搏着,为未来,也为父母。
三
第一次模拟考考完了,紧跟而来的是家长会。我知道爸爸妈妈来不了,但我仍打电话告诉给他们。爸爸很内疚地说:“那我们来不了,怎么办呢……”我说不要紧,你们只要听我把考试情况告诉给你们就行了。当我说我考了年级十几名时,爸爸忽然很吃惊地说;“怎么进步得这么快!”
四
我的心里忽然很难受,就像一颗石头被扔进了湖里,“砰”地一声,不清脆也不响亮,却让人难受得透不过气。
我知道爸爸说这句话的原因。
进入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一百多名,那以后,爸爸开始不停地催促我抓紧数学和物理,那以后,我也开始很努力地学习。后来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二十几名。
我以为爸爸很清楚我学习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以为他甚至比我还紧张我的学习成绩,但今天爸爸却说:“怎么进步得这么快!”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进步。那么两年来我的进步他从来没有看到过,我的名次他也从没有关心过。他一次次地催促我抓紧数学物理,并不是分析过我每一次成绩后才说的,而仅仅是高一那次考试的惨败,让他固执地认为我的弱科就是这两门,他才说那么多。
原来父母对我学习上的关心,那么笼统,那么形式。
五
我一直以为我在高考这条漫漫长道上走夜路,我的身后一直会有两个身影陪伴着我,我如此相信这个事实以至于我头也不回地往前冲,但当我无意中回过头来,却发现身后除了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失落与恐惧袭上心头……
六
家长会后,对于子女与家长交流的问题,班主任给我们读了很多篇文章。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即使有的父母的做法很普通,但那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我的某根神经被狠狠地触碰到,忽然发觉自己太苛刻。
我的父母即使不清楚我的名次,但他们总会不停地催促我学习,我们相隔百里,他们的电话却始终那么频繁。我怎么能苛求两位为了我而忙碌奔波的父母知道我学习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再细致又岂能细致到那个程度。
自责不断涌来,冲动得想哭。
七
我们都太幼稚,那么地依赖父母。其实,当父母不再需要拿着鸡毛弹子逼我们做作业时,我们已经开始试飞了,父母再也掌控不了我们的一切。看着我们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他们很快乐,也很迷茫。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与父母的代沟已经很深,可我们仍固执地认为父母知道我们的一切,知道我们爱吃什么菜,爱穿什么衣服,爱看什么电视,甚至以为父母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妈妈给我们买来衣服,而我们却大嚷太老土时,她会急得手足无措。
既然在这条代沟上架起桥梁已太困难,那么,一切都让我们自己来扛吧。不要再幻想父母会给我们的未来铺路,不要再由于父母的不理解而悲伤失落。
成长的道路上,一切都要靠自己扛起!
【简评】长大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潜意识中都在等待别人的帮助,但我们终归要学会面对。脱离依赖的心理,主动地去扛起自己的一切!不要总是抱怨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理解自己。作者与父母沟通的过程,由感动到失望再到理解,情感细腻,构思新颖,角度独特,对同龄人有一定的启发。(指导老师:邱亚峻)
魂断殇桥
新安江中学高二(4)班王珺
古人云:“桥,水梁也,水梁者,水中之梁也,凡骈木者曰桥,大而为陂陀者亦曰桥。”佛曰:“佛不能度,众生自度。”
我说:众生不能度,则架桥过矣!人从桥上过,水在桥下映出建桥人的心,一桥走出个人生……
星空无语,我亦无语,我能感觉到有某种东西在复苏。是不安,是置身梦想的不安;是冲动,是突然想哭的冲动;是满足,是重新回到自我的满足……
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天长地久与朝夕相伴,也不是誓言与意志,而是因为彼此存在于心里最隐蔽的地方,即使轻轻一点,也有永久的悸动。
月光下的城/城下的灯/灯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风/风里的歌/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的年纪
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为什么有人永远不可能触及幸福的微笑,因为他们从不允许自己把手放心地交于他人,也从不愿用心去搭筑一座所谓的“心桥”。面对彼岸烟花的盛放与阑珊,只愿是一个触不到温存底蕴的过客。也许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孤独地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看着流年,笑着回忆曾经的浮华,曾经的童话。
世间事
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在心中
于是有时疯狂
有时迷惘
有时歌唱……
人在一生中需要一个知己,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敞开自己的心扉,架一座“心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各归其属,每个人都渴望被人了解,而每一次迷雾津渡的选择都不需要用对错来看待,因为那只是一时的心态,一个时空的巧合。人生有好多事是在平凡中度过的,有些人没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得到的恰是那不曾把握的幸福。我们应该从容地生活,因为自信而变得从容,在从容中要学会沉默,在沉默中要耐得住寂寞。我们要学会舍弃个性中浮躁的因素,这样,自己的生命里就会拥有潜在的人格魅力,拥有所谓的知己。
那些飘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曾经,只有你知道,在雨天奔跑的我,是在哭泣,你用你零度的手,温暖我零下一度的心。如今,你的诺言我依然紧握,但往事已蹉跎,冷漠铸成了寂寞,温柔换去了沉默,我迷惑什么是执着,而你的态度告诉我,那只是飞蛾扑火。在你决定向北远行的那一刻,我沉默地写下了许多想对你说却又始终未曾开口的述说。翻开从前的日记,好长一段踌躇的年纪……岁月无痕,记忆匆匆,人生却处处步履艰难,想起微雨的冬日里与友人同一把伞下那片诗意的天空,想起曾经热闹的人群中,心有灵犀的互相张望,想起转眼已是分道扬镳的伤怀……突然发现,一座“桥”的距离,正好是最合适的距离,少
一个山村,一个世界;
一条小溪,一种期盼;
一座桥梁,一次交流。
我曾以为桥是痛苦的,因为它们不得不忍受水波的冲刷,风霜的侵袭,然而当我看到桥默默地承受着溪水任性的宣泄而无怨无悔,静静聆听着溪水的欢歌,遥望着溪水远去的身影深深祝福时,我才明白桥是幸福的,它深爱着溪水。因为爱,所以才更严厉地塑造着溪水的灵性,充满喜悦地看着溪水通过桥孔时,激起的钻石般晶莹的水花。生活中,有些习以为常的事,换个角度去想,也许很不平常;司空见惯的事,换个角度去看,也许不应习惯。
再见了,秋天随你去远方的理由;
再见了,十七岁匆匆写下的忧愁;
再见了,繁星夜默默祈祷的童年;
再见了,背包里厚厚的诗和书签;
再见了,初秋微红的枫树下有着青涩微笑的少年;
再见了,记忆深处飘摇着的迷雾一般的天蓝色的身线;
再见了,来过的去过的前世的来世的缘;
再见了,聚过的散过的成长的纪念;
……
一点一点一点,淹没在人间……
【简评】“殇”者,中道而亡逝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恰合“殇桥”之易逝,魂断殇桥者乃作者感叹于人际情感脆弱易逝也!本文思想独特,内蕴深沉。开头以古语对“桥”的富有哲理的释义直切入题,构思大胆而精巧。“人从桥上过,一桥走出个人生”,多么具有深意的文字啊!散文诗般的语言给文章带来了独特的韵味,但失深刻。在人生迷雾津渡的抉择中,作者呼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多一份宽容和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具有现实意义,令人思考!(吴祖华)
断桥
新安江中学高二(12)班钱爽
北纬64°53′,东经89°30′。
“孩子们镇定!镇定!我们要与恐怖分子斗争到底,特种部队会来救我们的。”俄罗斯小镇一所学校的老师大声呼喊。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每过一小时,恐怖分子就杀害15个儿童,平均4分钟死亡一个。老师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学生死在眼前,向绑匪提出以1抵4的要求,“嘭”的一声……然而又有多少个老师可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