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背是弓,我是箭,爷爷深知,要想把箭射得远,就要把弓拉得弯。但为了我的爷爷,我不要远,我只要爷爷能够幸福,快乐……
这几天我心里一直害怕我会离开我的爷爷,不知不觉,我又一次来到了桥上,瑟瑟秋风,吹动了我的衣襟,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望着西下的夕阳,我的心里一片茫然,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慢慢地扩展,从心底一直到全身……“丫头,丫头……”噢,那是爷爷的声音,我站了起来,这是才发现天已变得好黑,爷爷肯定担心死了。“嗳!我在这!”我向爷爷跑去。
“爷爷,我的愿望能实现吗?你能等到那一天吗?能,一定能!”我听到了从天边传来的声音……
暮色苍茫,四周黑沉沉的,我与爷爷手拉手走在这桥上,深一脚、浅一脚,左一脚、右一脚,但我的心里却无比地踏实,无比地温暖。
【简评】桥边,有被遗弃的“我”,有被认为“糟老头”的爷爷留下的一串串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是爷爷的固执给了我生命,是爷爷的朴素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是爷爷的爱给了我幸福的阳光。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也许桥这头的爷爷不能再给我多少的爱了,但相信桥那头的我会用爱心的砖瓦架起一座一座的桥梁的,通向爷爷,通向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人们!(指导老师徐明芳)
站在桥上看风景
严州中学(新)高三〈1〉班盛琪
书,是一座桥,是连结我和古今中外名人作家的美丽的彩虹桥。看书,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看作家笔下云蒸霞蔚,风云变幻。——题记
雨夜,青灯下,左手执黄卷,右手持香茗,淡淡的呷一口,聆听作家用笔敲响的岁月回声,不觉间便飘然地登上了那座跨越时空和空间的心灵之桥。
站在石板桥上,我看到的是余秋雨笔下王朝的兴衰。曾经的繁华似锦,终归于百花凋零;我看到的还是茫茫的塞外荒原,浩浩的北国寒风,一批批被流放的女人。如此萧瑟的风景里,一群支撑起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死精魂,让我忍不住感伤,也忍不住感动。
石板桥下是余秋雨的风景画,永远的秋风瑟瑟,落木萧萧,凄凉的文化感慨,无助的文字感伤和永不绝望的中华文明。
站在庭院的桥上,我看到了曹雪芹笔下二十四节气生动的演绎。花开花落,草绿草枯,留下了一段女性的悲剧故事。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香”的大观园里,若菊花的待遇,吟罢“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凋落在西风里,终究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如梅的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比仙”却不幸被强盗夺去;还有似雪的宝钗,也终未能得到爱情。如此种种是唱不尽的春花秋月,儿女情长。
庭院廊桥下,曹雪芹描绘的一笔绝美的风景,绚丽异常,却刺的我眼睛生疼,泪流不止:未逝去的“山川日月之精秀们”,更为存在了几百年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封建礼教一手酿制的悲剧,赤裸裸的封建暴力而心痛不已。
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没有看到许仙和白娘子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却看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风景,像在桥下西湖上泛舟,采撷。碧莲间粉嫩的莲花和莲蓬里启迪生命的莲子。书中的内心独白如西湖翡翠般的水,一澄到底的清澈,却激起我心海浪花一朵朵。
走过康桥时,忍不住驻足欣赏:桥下肥美的水草,如丝带般缠绕着徐志摩灿若星辰的梦想和追求,淡淡的风里还有他未消散的歌声,那样狂傲不羁又那样温情缕缕。
在桥上,看过春天,看过了夏天,当秋天也悄悄走过时,我无可逃避地要去面对通天冰冷的风景。
天桥上,我裹紧风衣,用围巾把脸蒙住,只露出一双眼睛。看桥下车如流水,人来人往,《萌芽》里同龄人的画展,一幅幅用灰色的比触刻画下的灰色世界:竞争,压力,人情冷漠,幼稚却又现实的残酷,搞笑却又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现代的风景画吧!”我感慨着逃也似的跑下天桥。
……
我依旧在天桥上留连,不舍抛却桥下四时变化的风景:杨柳风、杏花雨,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黄时雨;大风起、云飞扬,和辛弃疾一同吟咏边塞的硝烟战火;夕阳下、猿啸长,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采摘云霞┅┅
踏在书籍堆砌的长桥上,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欣赏名人为人描绘的春花秋月,落英缤纷,感受历史滔滔,文化绵绵,足乎?足矣!乐乎?乐矣!
【简评】把书比成超越时空的桥,想象奇特,比喻贴切。更为可贵是作者站在现实和历史的边缘,表现了少年人少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勇于追问的独立人格,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的穿透灵魂的力量。
桥之魂
严州中学高三(3)冯念念
只是个半圆,但清澈的河水成全了他的完满。只是道缺弧,但热闹的人群给予了他的团圆。崛强的半拱召示着坚韧的决心,千万次的来往与踩塌都不能令他风雨飘摇。
桥,那道充满灵性的半弧,却成为感情的纠集处、分离与相聚的地点。充满感伤与幸福,充满牵挂与期盼,停留几多泪水与欢笑,融合几许断肠与柔情。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工部的满腔悲苦透过这几撇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终年的漂泊与周身的疲惫,何曾不巴望那座带着杜甫向往安宁心愿的小桥,通往梦境中平和的生活家园。瘦马迎着西风,又走过了一座桥,而那漫长的古道却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火热的心依然跳动,为着人民与国家。
江南的桥似乎更带着此许悲情色彩。蒙蒙江南烟雨中,承载着更多的悲欢离合。水与桥,风与月,演绎着永远不会褪色的爱情神话,白色的纱衣柔韧却坚强,没有人的血液却有远比人更善良更勇敢的心。江畔独步,踏上这意味比湖水更深,感情比桥身更长的石虹,感受到的是断桥不断心自断,平湖虽平意不平。千古传倾的爱情,在这断桥相会也在这断桥相离。人已不在,桥却依然,还有的便是充盈着每一根柳条,每一朵春花,每一块青石和每一次摇撸声中的凄婉与迷茫。“断”桥,这个“断”字是否就预示着这一对仙侣不能永结连理,千里婵娟,是否就注定了那一段悲苦的因缘。桥身未断,人分两地。
带着满腹沧桑,奈何“人迹板桥霜”。古老的朽木,赤裸裸地横在杳无人烟的荒野。清冷的寒霜久久在桥上踟躇,不知何去何从。这桥,又成了辛酸的写照,苦困的印证。不知这朽木何时冻欲折,却仍然顽强挺直腰板。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冷寂的月夜,怎能经得起这空灵箫声的陪伴。要知这桥上是何等的寒冷何等地寂寞。人以桥为伴,谁晓明朝酒醒会在何处!
半圆依然残缺,可是崛强与坚忍却远远地超过了那个完整无缺。背负着千古的重负,再累也不会失去信念与勇气。
【简评】文章开头出语不凡,给人一种诗意,一点哲理。然后作者在诗文、传说中去解读桥,领悟桥之魂魄。语言有意蕴,读来让人感到悠悠的感伤,但又不乏亮色。(林益娟)
桥的旅程
严州中学新校区高三(9)班施叶君
一片龟甲,一帘飞絮,一笑百媚生辉。
一座桥墩,一瞬千年,一阕唱彻古今。
桥是一曲唱响了五千年的歌,生生不息,汩汩然唱出了高山流水的绵长,悠悠然吟出了春江花月夜的惆怅。
桥是一幅席卷了几个世纪的画,脉脉不断,桥座下有黄土地,桥上有黄面孔,有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
我们一直在平淡中挖掘生命的意义,在心桥中探寻人性的本真。心桥,可以书写真理,也能编织谎言,“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成就了多少回荡在中华天地间的绝唱。
有这么一座载满浓情密意的爱桥,飘逸着古老而缠绵的东方情。“有缘千里来相会”,这里记录了断桥上许仙和白素贞的邂逅,“卧看牛郎织女星”,这里充盈了鹊桥两侧牛郎与织女的遥望。桥,凝聚着爱的无穷力量,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正是因为有了桥的山盟海誓,才有“春蝉到死丝尽”的哀婉,凄美。
有这么一座垂满依依柳枝的古桥,释放着伤感而惆怅的思念。“二十四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的一声《扬州慢》,哀叹了物人两非的心寒,勾起了人们对故里的怀念,思旧之情。古老的东方桥把这“归思越凄凄”装点得沉郁隽永。
有这么一孔写满风雨沧桑的石桥,印证着当年的豪气和荣光。满腔的热血酝酿出“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呐喊,培养出中国共产党不怕艰苦,不怕险阻的精神,大渡铁索桥,飞夺卢定桥。正以为有了为百姓谋福的使命,方能奏出一曲有一曲豪迈之歌。这孔遒劲的石桥,深厚而沉凝。
桥记载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有了桥的相连,爱情才更丰腴迷人。
桥记载了“伤心桥下春波绿”的怀旧情。有了桥的牵引,思念之情才更加纯洁脱俗。
桥更记载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爱国心。有了桥的见证,这爱国心才会更火热,这爱国志才会更唯美,这爱国情才会更加荡气回肠。
桥,历经了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进化;桥,沐浴了“人迹板桥霜”到《再别康桥》的文化甘泉。但桥依然是桥,不管它的旅程多么丰富,不管它的旅途多么缠绵,它依然可以使每一天闪现出不同的精彩。
,中学生创意作文竞赛题话题作文“桥”获奖作文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