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160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佩玉鸣鸾:即佩玉响而鸾铃鸣,表示人走车行。这两句说,赣江边上高耸的滕王阁,本是滕王欣赏歌舞的场所,滕王去后,歌舞也就停止了。”

  “诗解”的解释是:“鸣鸾,俗称响铃。鸣鸾佩玉都指歌女衣服上的饰物。滕王阁当年那些佩带玉饰、响铃的歌女,现在已经不再莺歌燕舞了。前句写滕王阁的位置所在,后句写滕王阁的现状。”

  三书的解释很不一致,但似乎都囿于吊古的先入之见,以为滕王去后不再有歌舞,而不考虑阎伯屿当时的歌舞盛宴,其本身即说明了滕王去后,歌舞未尝停止。而且当年滕王在阁上的生活究竟如何,序中没有一字涉及。只有“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观”,说明阁为滕王所建。

  《古文观止》笺这二句为:“宴罢而佩玉鸣鸾之歌舞亦罢。”其中除“佩玉鸣鸾之歌舞”的说法宜加商榷外,把诗句看作为写即事,是极有见地的。“新选”引《礼记?玉藻》释“佩玉鸣鸾”为“表示人行车走”,无疑也是正确的,可惜多了一个不合适的吊古尾巴。实际上,这两句诗写阁上宴罢客散,歌舞停歇,平平叙事,并没有什么感慨。

  “佩玉鸣鸾”,王勃还用来称誉参与宴会的宾主为“君子”,和序中“宾主尽东南之美”是呼应的。这个词,不仅在唐以前未见用作歌舞的形容,唐以后的诗文中也找不到例证。鸾舞是习见之词,如魏阮籍《东平赋》:“风鸟自歌,翔鸾自舞”;初唐虞世南《咏舞》:“繁弦凑绿水,长袖舞回鸾”等,都说的是舞姿。没有任何根据,把“君子”的服饰说成“舞妓之服饰”,是不妥当的。明人杜举《登滕王阁》诗:“鸣鸾声断停歌舞,蛱蝶香消冷画图。”说主宾的车骑断绝,歌舞亦因此停歇,“鸣鸾”的用法,和王勃诗正相同。而诗中的“声断”“香消”“冷画图”,一片枯寂冷漠,确有吊古意味,而所吊的恰恰是王勃所写的滕王阁盛会。两诗间的差异,是不难看出的。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历代”:“‘画栋’两句:写滕王去后阁中的冷落。”

  “新选”:“这两句说,早上南浦飞来的白云,飘拂着这华丽的楼阁;傍晚西山的风雨,吹卷着楼阁上珠饰的帘幕。”

  “诗解”:“两句写滕王去后的滕王阁冷落情况,这是接着上句罢歌舞而进一步来描写的。”

  这里先引几句序中大体对应的文字:“层峦耸翠,上出重宵;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古文观止》笺释为:“此段言阁在山水之间。”如果不带成见,“画栋珠帘”两句写滕王阁辉煌富丽、环境幽美,可以说是写景的佳句,何来“冷落”之感!古人写建筑,画栋雕梁是盛时,空梁鸟雀、败堵颓垣是废时,而自然景物则无所谓兴废。清人方文《滕王阁》诗:“画栋珠帘有兴废,南浦西山无古今。”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滕王阁当时依然繁华,所以第七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物是人非之感才显得呼应有力;如果已经“冷落”,“今何在”的一问,就成为蛇足了。

  这两句诗在艺术上很值得注意。王勃当时五言律诗已开始成熟,而七言律诗仍在创造发展中。《滕王阁诗》虽仍为古诗,“画栋珠帘”两句已堪称七律中对仗工稳的一联,对近体诗的发生发展,无疑诗有其贡献的。另外,诗中“朝云暮雨”的朝暮变化,逗引出了五六句“日悠悠”“几度秋”的岁月不羁的感慨;正如第六句的“几度秋”逗引出第七句的“帝子”一样,诗意过度,宛转自然,不露斧凿痕迹,是创作中的映带之法,见出古人用笔时的苦心经营。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这两句在三个选本中都解释作“景物变换,时间流逝”。而从全诗结构观察,如果说首两句诗是写景,这两句一下却是抒情了。《古文观止》释这两句为:“云映深潭,日悠悠而自在。物象之改换,星宿之推移,此阁至今,凡几度秋。”“几度秋”不仅和滕王阁建成不多几年扣得紧紧,而且直接喝出了第七句“阁中帝子今何在”。

  “闲云”句,前引樊良枢“潭影悠悠送夕阳”写得好。闲云、潭影是自然物,是不变的,而太阳却不停地东升西落,积累而成“物换星移”的岁月。诗人用此抒岁月不羁之情,而以“几度秋”扣紧滕王阁的题目。“诗解”以“幽闲的云彩,水潭的照影,天天还是那样深远可爱;而事物却在变化,星辰却在运行,不知又过几多年了”解释这两句,把“日悠悠”释作“天天还是那样深远可爱”,把“几度秋”释作“不知又过几多年了”,就与诗意有所游离。而且“悠悠”一词可以有多种解释,据《诗经》,《黍田》的“悠悠前行”,是行动的样子;《黍离》的“悠悠苍天”,是眇邈无期的样子;《车攻》的“悠悠旌”,是闲暇的样子,《十月之交》的“悠悠我思”,是忧思的样子。用作“可爱”解,也是不确切的。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两句在分析全诗主题思想时,已有所说明。楼阁无恙,流水依然,而建楼的帝子已不知去向。《古文观止》笺释末句为“伤其物事而人非也”,基本上是可信的。“槛外”句,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义,以反衬滕王的蹉跎岁月。“新选”释这两句为:“空自流:以江水寂寞徒自流去来衬托昔日笙歌穷日、曼舞终宵的滕王阁如今的冷落,余意不尽。”仍抓住“冷落”之说,而不顾及阎伯屿与滕王的盛会,这理解是与诗意不合的。

  总之,诗和序的内容,都是积极入世而非消极厌世,两者间不可能有矛盾。而且也很难想像,十余岁的王勃已经意志消沉。如果诗人当时真的心灰意懒,也就没有可能意气风发地当仁不让,即席写作了。

  王勃是初唐反对齐梁采丽竞繁,纤巧淫靡的文学风习的先行者,他对唐代诗歌革新的功绩和影响,虽然不及继起的陈子昂,而其成就仍应充分肯定。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评论他为:“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樊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廊;翰苑豁如,辞林曾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这种揄扬,容或过当,但证诸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可见有识之士对四杰的评价。

  正因为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不惮词费,对他的代表作进行了初步的辨析。有关看法,亦未敢自必,提出来希望得到指正。同时还认为,对于古代诗歌的阐释、鉴赏文字,具有帮助或指导读者阅读的作用,执笔者最好能深入研究,有分析地吸取他人的成果,力求具备正确性和科学性。否则人云亦云,未取其长,先取其短,也无助于作家、作品研究的提高。

                                                       来源:《唐诗鉴赏集》


上一页  [1] [2]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相关文章

tag: 滕王阁诗  , 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