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虚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叫做虚语素,它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又叫做词缀语素,有前缀、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
第二节 词的构造
一、什么是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叫做词。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可以单独成词的词,绝大多数的自由语素是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合成词的构造:
A、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法叫做复合法,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复合词。
a.联合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b.偏正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c.述宾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d.主谓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e.补充式 例如革新,缩小、车辆、马匹、人口等
B、附加法:
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词的方法,叫做附加法,由附加法构成的词叫做派生词。
a.前缀+词根 例如:初一,第三,老师等
b.词根+后缀 例如:刀子,凳子,零头,他们,看着,吃过,走了等
C、重叠法:由实语素重叠成词的方法叫做重叠法,由此方法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叠音词可分为:
a.重叠式名词:姐姐,哥哥,娃娃,星星,狗狗 (多表示亲热程度加深)
b.重叠式量词:个个,张张,棵棵 (表示由个体扩大到整体)
c.重叠式动词:想想,写写,管管 (表示动作重复或短暂的延续)
d.重叠式形容词:好好(儿),高高(儿),(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第二章 词类
第一节 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的语法功能:
指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语法位置,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例如:名词可与副词以外的词组合成词。
又如:形容词能与副词“很”组合、能在其后面加上“的”、能作谓语、定语。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A.同类的词须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即具有同一性)
B.不同类的词须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即具有示差性)
第二节 实词
一、关于实词和虚词
1、从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看,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是实词,否则是虚词。
2、从词语的词汇意义上看,实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
3、从词语的成句能力上看,绝大部分实词能单独成句,为虚词不能单独成句。
4、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看,绝大部分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而虚词位置相对固定。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
1、名词的分类:名词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方位名词等。
2、名词的语法功能:
A.能被数量词的修饰,但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因受词汇意义的限制,它不能被数量词修饰;
B.能被形容词修饰;
C.不能被副词修饰,但某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例外,有时在名词前面可以有表示范围的副词(这是较为特殊的情况)。
D.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家家户户;
E.在句子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3、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名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包括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添加词缀构成,例如:东南,西北,以上等)。
方位名词的功能:
a.方位名词一般可修饰谓语,作状语;
b.方位名词常附在词或短语后面,例如:屋里,窗外,黄河以北;
c.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可与部分副词组合,例如:在前,最左边;
d.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重叠,例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二)、动词:
1、动词的分类情况: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祈使命令、关系(当作,等于,算,叫做,象)、存在(有,在)、判断(是,为)、能愿(能够,会,应该,愿意,肯)、趋向等。
2、动词的语法功能:
A.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多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例外,如:很希望,非常想念,特别可能);
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少数不及物动词);
C.大部分动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但一些能愿动词不能加“着、了、过”;
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部分一般轻读,双音节按AABB式重叠,含有“尝试”的意味;
[1] [2] [3] [4] [5] 下一页
tag: 语文 初中 ,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语文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