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八)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八)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273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八),

现代散文选读教案8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有抒情、议论,但以记叙、描写为主。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记叙事件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域片断。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二)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表达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类型主要有写景散文和状物类散文。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借其风采魅力,传递情意,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请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达方式多托物言志、象征。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同时作者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杂文和小品文。文笔自由灵活,多关注社会矛盾。

它通过刻画某种具体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

三、散文的特征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迈进,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这就是‘虚’。”

四、散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新课标对散文阅读鉴赏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对散文阅读鉴赏的基本能力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魁力"。鉴赏的重点在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魁力,作品偏于写景、抒情言志之作,鉴赏语言美、结构美、意蕴美。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的主要形式:

    1·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2·文段层次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3·文段层次的划分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5·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例1(2006年高考天津卷)的第16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八)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