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必考十大名著解读(九)《哈姆莱特》

高考必考十大名著解读(九)《哈姆莱特》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359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考必考十大名著解读(九)《哈姆莱特》,

4.乔特鲁德

乔特鲁德并没有参与谋杀老哈姆莱特,但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告诉我们,这个女人在他活着时就经不住诱惑而满足了克劳狄斯的兽欲,说“一个淫妇虽然和光明的天使为偶,也会有一天厌倦于天上的唱随之乐,而宁愿搂抱人间的朽骨”。鬼魂的那一番死不瞑目的血泪控诉,尤其对她的背叛行为的谴责,无疑就是莎翁对这个女人的相貌品行的介绍。

  果然,乔特鲁德一出场就令人顿生厌恶。丧夫不足两个月的她,以新娘的身份对儿子说,“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寻找你的高贵的父亲”。这只会更加激起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憎恨:“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的长久一些,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裘被!”后来哈姆莱特干脆称自己的母亲为“最恶毒的妇人”。

  但这个最恶毒的妇人,居然让我产生了同情的倾向;确切地说,是在她呼喊“啊,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的时候,——那是狡诈的克劳狄斯为比剑获胜的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我,一个坚信自己的神思与几百年前的莎翁的神思水乳交融的人,原谅了她。她才是个受害者,也许她自始至终都是个受害者。

  如果没有乔特鲁德的死,《哈姆莱特》便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乔特鲁德没有参与十恶不赦的谋杀,而老哈姆莱特死后(她并不知道丈夫是被恶叔毒死的),在有着“过人诡诈,天赋奸恶”的克劳狄斯的淫威之下,乔特鲁德毫无选择余地,她只有嫁给克劳狄斯。

  “慈母孝子”,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奉的准则。老哈姆莱特就告戒儿子说,“不可对你母亲有什么不利的图谋,她自会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的荆棘的刺戳”。

  于是,哈姆莱特便依计而行。他在王后的寝室里误杀朝臣波洛涅斯之后,并未对乔特鲁德采取措施,而是百般羞辱,以全世界最恶毒的语言,刺刀般地扎向自己的生身母亲。他对自己说“要我扭你的心”,对母亲却说,“羞啊!要是地狱里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女的骨髓里煽起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嘿,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

  乔特鲁德受不了了,哀求道,“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戳进我的耳朵,不要说了,亲爱的哈姆莱特”。就连老哈姆莱特的鬼魂也忍不住劝儿子,“快去安慰安慰她的正在交战中的灵魂吧”。但哈姆莱特不为所动,他继续说,“不要自己安慰自己,以为我这一番说话,只是出于疯狂,不是真的对您的过失而发;那样的思想不过是骗人的油膏,只能使您溃烂的良心上结起一层薄膜,那内部的毒疮却在底下愈长愈大。向上天承认您的罪恶吧,忏悔过去,警戒未来……”可怜的乔特鲁德终于崩溃了,“啊,哈姆莱特!你把我的心劈为两半了”。

  我们的王子仍没有完,“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让那肥猪似的僭王引诱您和他同床,让他拧您的脸,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为他给了您一两个恶臭的吻,或是用他万恶的手指抚摩您的颈项”,并刻意对母亲挑衅道,“把您所知道的事情一起说了出来,告诉他我实在是装疯,不是真疯”。

  但乔特鲁德没向国王说出真情,而是对动了杀机的克劳狄斯说,王子真疯了,竟把大臣当耗子杀了,并称“他的纯良的本性就从他的疯狂里透露出来”了。这个谎言挽救了哈姆莱特。及至她喝下那杯国王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用那源自生命的母爱在呼喊,“啊,亲爱的哈姆莱特……”乔特鲁德——这位“最恶毒的,而且良心已经溃烂的淫妇”——又一次挽救了儿子!

  作为王后乔特鲁德,被安排首次出场在第一幕第二场。在前夫老哈姆莱特去世两个多月后就同他的弟弟克劳狄斯结婚了,这时候她就在儿子哈姆莱特面前乔装出一副贤妻的形象。“对丹麦王应该和颜悦色一点”,她对儿子说,本应该在失去丈夫后悲痛万分的她竟然振振有辞地说教起儿子对做自己父亲的叔叔要恭敬,并且对丈夫的死抱着这样平静的态度:“活着的人谁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宁静。”一开始就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女人究竟是怎么一个形象呢?可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格的人。在儿子面前,他永远是一个慈善和蔼无微不至的母亲形象。无论是刚一开始怕儿子冲撞新丈夫对他的教育引导还是后来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和害怕都能体现莎士比亚对王后乔特鲁德双重性格的塑造。她的死去,是作者对丑恶的否定,也算是对死去的国王的忏悔吧,不过作者安排她被自己爱的国王的弟弟的毒酒毒死应该是她作茧自缚的批判,带有悲剧色彩。

5.奥菲莉娅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大多“优美绝伦”。她们天生丽质,有着“绝色的仙姿”。奥菲莉娅的美貌在《哈姆莱特》中是由他人描述的。王后为儿子哈姆莱特的疯病伤心时,就把治愈的希望放在奥菲莉娅的美貌上。“奥菲莉娅,但愿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莱特疯狂的原因;更愿你的美貌能够帮助他恢复原状,使你们两人都能安享尊荣。” 哈姆莱特也赞叹“那天仙化人的,我的灵魂的偶像,最艳丽的奥菲莉娅”, 连“发疯”时也称她为“迷人的东西”。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不仅天生丽质,而且感情纯真,心地善良。但是女性的这种性格却奠定了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角色的悲哀结局。因此,奥菲莉娅美丽而脆弱。她天真地认为哈姆莱特狂怒地咒骂她只是“疯病”发作,因而痛心惋惜。而哈姆莱特全然没有料到他自己发泄狂怒和失望,竟叫这可怜的少女感到那样绝望的悲痛。父亲被恋人所杀,奥菲莉娅最终承受不了而发疯,正如她哥哥说道:“啊,五月的玫瑰!亲爱的女郎,好妹妹,奥菲莉娅!天啊!一个少女的理智,也会像一个老人的生命一样受不起打击吗?人类的天性由于爱情而格外敏感,因为是敏感的,所以会把自己最珍贵的部分舍弃给所爱的事物。” 最终,美貌又天真善良的奥菲莉娅,因爱情而耀眼,因爱情而陨落。

奥菲莉娅是一名中世纪丹麦宫廷中的美丽少女,她身上有着欧洲封建社会带给女性的巨大影响。奥菲莉娅坚守欧洲封建道德,保守而软弱。她以家庭、父兄为中心,不会主动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奥菲莉娅虽然爱慕哈姆莱特,相信他合乎一套理想的标准,但是在父亲波洛涅斯和兄长雷欧提斯卑劣地怀疑和诽谤下,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莱特接近,却又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成为刺探王子的工具。奥菲莉娅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决定她绝对驯服和无知。她被这样的教训压制着自己的青春、激情和爱:“留心,奥菲莉娅,留心,我的亲爱的妹妹,不要放纵你的爱情,不要让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一个自爱的女郎,若是向月亮显露她的美貌就算是极端放荡了”。在父亲对自己理想的哈姆莱特作这样的诽谤——“奥菲莉娅,不要相信他的盟誓它们不过是淫媒,内心的颜色和服装完全不一样,只晓得诱人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正像道貌岸然大放阙辞的鸨母,只求达到骗人的目的”时,奥菲莉娅只是“一定听从您的话,父亲”。这就足以证明她是绝对驯服的。绝对驯服和无知的少女在当时社会并非少见,封建道德观念无情地压制了妇女的意愿。而奥菲莉娅仅是她们中的一员,莎士比亚仅是把她当作中世纪欧洲女性的典型。奥菲莉娅在剧中的出场次数仅有5次,直接对白有56次,间接描写有5次。相对而言,对她的描写较少。但无可否认,她的存在丰富了《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莱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奥菲莉娅在该剧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她极大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为结局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她因爱情而脆弱,因欧洲封建宗法制而驯服与无知。最终她因剧情的发展而美丽的逝去。

四、作品鉴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从这句经典的名言中,可以看出,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哈姆莱特作为一个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备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对着以阴险奸诈的新王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做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因此,他的悲剧既是真善美与邪恶力量相冲突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剧中除了描写哈姆莱特的复仇情节线索之外,还安排了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线索,以相互联系和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莎士比亚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之间的爱情,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哈姆莱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亲复杂的关系等。在突出悲剧的阴郁、灰暗、紧张的氛围的同时,作者又穿插进嘲讽的诗句和插科打诨的幽默场面,使得戏剧达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显示出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考必考十大名著解读(九)《哈姆莱特》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