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筛选、压缩、概括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筛选、压缩、概括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155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筛选、压缩、概括,

5.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  

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如果在复习压缩语段这一知识点时,和学生介绍一些概括语段的方法,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这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可谓一举多得。

(一)审清题干要点,明确答题的暗示方向。

一道科学的试题,题干设置的情境往往体现着命题意图,暗示着答题角度、范围和具体要求。

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操作示范】

题干中所说的文段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就是题干的答案方向。已经提示了概括的思路,只要概括提炼出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学说主张即可:特别是“主要学说”和“代表人物”这两个强调点,——①弄清“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根据关键句“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便可判定主要学说有三种,按照材料中“魏晋封建论”说法,可概括出其它两种学说的名称,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②找出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尚钺。③将人物与学说准确配对,紧扣强调点表述,就不难做出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二)摘录整理,合并采分点
  所谓“采分点”,就是答案不可或缺的要点。压缩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分清主次,摘录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采分点);然后根据压缩要求,整理、合并采分点即可。
  2.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9题: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操作示范】此题要求“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时只需从“四个方面”(种属、构造、声音、评价)摘录关键词语,就会整理出四个采分点:①“二胡是胡琴的一种”;②“二胡由琴杆、两根琴弦、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③“二胡声音低沉圆润”;④“二胡历史悠久,深受中华民族喜爱,民间普及率比较高”。
  然后按压缩要求合并采分点即为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三)切分概括,组合各要点

具体操作时,首先研读材料,分清主次,舍弃次要信息;然后弄清句间关系,借助语意变化或语言标志(关键词、过渡句、陈述对象、句末标点)切分层次,概括要点;最后组合要点,并推敲表述是否扣题,要点是否全面。
   3.(2006年高考江西卷第21题)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不超过35个字)

①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②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③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④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操作示范】首先研读材料,我们发现④句是对该项研究的评价,不属于题干要求的“研究的结论”,可舍弃;然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该语段中,以“另一半人”为语言标志,①②为第一层,可以概括为“'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容易导致一半人心脏病的发作”。③句为第二层,可以概括为“相反的遗传特点,能帮助另一半人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最后组合两层要点,做出通顺的答案:“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

4.(05年江苏20题)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 年的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是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朵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①研究途径                                                                               (不超过24个字)
    ②最终成果                                                                               (不超过12个字)
    【操作示范】审题步骤:①看要求:题目的要求是将“基因地理”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从材料中挖出来;②读材料,明大体内容;③想方法,明确这是压缩的知识;④动笔将有效信息划出,同时排除⑴⑷句与要求无关的信息;⑤理解句⑵,该句旨在告诉我们此项目的研究目的,但这两个目的并非完全并列,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所以“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是“最终成果”,再看答题线后的字数要求,便可缩成“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而如果只缩前一个目标就不得分,因为不符合“最终”二字;⑥句⑶解说该项目的“着眼”点,即“途径”的另一种表述,句⑸讲的是要找到“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一着眼点的方法,即“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所以“研究途径”这一题的答案可以压缩为: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筛选、压缩、概括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筛选、压缩、概括》相关文章

tag: 信息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