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张禹传》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地的人。张禹生性忠厚节俭。父亲死了,汲地的官吏和百姓送来给他父亲办丧事的财物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张禹都没有接受。还把家里的田地住宅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里。
汉明帝永平八年,张禹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就升迁;汉章帝建初年中,张禹被授予扬州刺史。任职后应当渡江巡行所属郡县,中原的人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很难成功渡过去。张禹准备渡江,官吏坚决请求,张禹不听。张禹严厉地说:“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立
志要审理冤案错案,难道会危害我吗?”张禹于是就挥动船桨,成功过了江。张禹走遍所属的郡县,一些偏僻的地方也都全部去过。亲自核查记录囚犯的罪状案卷,多数察其情,明其冤。官吏和老百姓都希望见到他,人们心怀喜悦,称颂美好,抱怨丑恶,(好事坏事)都主动说给他听。
汉章帝元和二年,张禹调任兖州刺吏,也有清廉公正的口碑。元和三年,升为下邳国相。徐县北部边界有个蒲阳坡,附近有许多良田,可是都淤塞荒废。没有人修整。张禹带领百姓修建水闸,疏通沟渠,引水灌溉,于是开垦出几百顷常年耕种的水田。劝励率领官吏和百姓,供给他们种子,并亲自参加劳动,于是田地大丰收。邻近郡县贫穷的人,投靠张禹的有一千多户。屋子一栋接一栋,蒲阳坡的下面成了一个城镇。后来一年多,开垦的田地达一千多顷,老百姓解决了温饱,能自给自足。功曹戴闰,是前太尉的属官,权势可使郡内震动,对张禹有小的责斥,张禹命令他主动到徐县的狱中去,然后依法治他的罪。自长史以下的官吏,没有不感到震惊收敛的。
永元十五年,汉和帝南巡祠园庙,张禹凭借太尉兼卫尉的身份留守。张禹听说皇上准备到江陵,他认为不应该冒险到远地去。张禹用驿马送去劝谏的奏章。皇上下诏回复说:“巡视祠园庙已经完成,准备到南方祭祀长江,恰好得到你的秦章,临近汉水马上回来了。”等到和帝回来以后,张禹凭借这得到了皇上特别的赏赐。
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务。邓太后因为殇帝年幼,想让重要职位的大臣居住在皇宫中,于是下诏让张禹住在宫中。赐给帷帐和被褥,让太官每天早晚送饭,五天回一次家。每次朝见,太后特别赞赏张禹,不与三公同席(独坐一席)。等到安帝即位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永初元年,凭借尊立天子的功劳被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永初五年,因君臣不和,皇上用策书免去了他安乡侯的爵位,永初七年,张禹死在家中。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应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被祖母抚养长大。祖母去世,在丧期中,悲哀过度而身体虚弱,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起身,于是凭着孝道而出名。应詹家里非常富有,年纪又小,于是把族人请到家里来一起生活,把家财委托给他们来掌管,像非常亲近的亲人那样有感情,社会上的人因此特别地看重他。应詹生性质朴高雅,别人即使有所冒犯,他也不计较,凭着学问文章而为人称道。司徒何劭看见他,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
开始被官府征召,担任太子舍人。镇南大将军刘弘,聘请他担任长史一职,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刘弘在汉南政绩显著,这主要是应詹的功劳。恰逢蜀地杜畴叛乱,前来攻打应詹所在的郡县,经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了杜畴的叛军。不义,又与陶侃一道在长沙打败了杜弢,缴获的叛军的物资中,有许多金银财宝,应詹一点都没有拿,只拿了一些书籍,没有人不为之感叹。陈地人王冲有很多的士兵盘踞荆州,一向仰慕应詹名声,迎接他担任荆州刺史。应詹认为王冲等人没有才干,不中用,辞去官职,回到南平,王冲也不怨恨应詹。他受人钦慕到了如此程度。升迁为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应詹离开南平郡时,读书人和老百姓都拉着马车痛哭,就像留恋生养他们的父母。
不久应詹被授予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奏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说:“现在,动荡刚刚结束,是国家制度改革与草创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订正法律,先推举那些有高尚品德和大功的人,首先加以封赏,这样对社会的教化可以同虞舜时相媲美。”元帝器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等到王敦叛乱,明帝问詹该怎样应付。应詹陈辞慷慨地说:“陛下应该发帝王愤怒之威,我们定会拿着武器走在前面,希望凭借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出兵主伐而不会遇到抵抗。如果不这样,国家就会有危险。”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元帝册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勉强算作是参加战斗,但没有出一点计策,没有冲锋陷陈的功劳。”元帝不同意。这时王敦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老百姓情绪还没有稳定,应詹尽力抚慰百姓,老百
姓都非常高兴,很信赖他。应詹病重,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
当初,京兆的韦泓在政局动荡的时候,亲人遇饥荒和瘟疫都死了,逃乱到洛阳,韦泓平素听说应詹名声,于是就去投靠他。应詹与他同甘共苦,感情像兄弟一般,并把他推荐给元帝。韦泓后来官至少府卿。既然蒙受应詹救助推荐成恩惠,应詹死后,于是定做了朋友的丧服,大声痛哭,并住在应詹的坟墓旁,可以比得上赵氏孤儿祭祀程婴、杵臼的道义,终身祭祀应詹。
《李牧传》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训俭示康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许多难找的文言文翻译tag: 文言文翻译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