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第一部分 考点解读
【考点解析】 《2007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E”。
“准确 、鲜明、生动” 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连同“简明、连贯、得体”有力地说明了本考点考查的综合性。“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白”。 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命题趋势】
一、语言表达命题形式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准确、鲜明 、生动”既可以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简明”会呈现综合性命题趋势,近年就出现了与语病考查结合命题,在“仿用”、“句式变换”的题干里出现“语言简明”的要求等;“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句子顺序调整,会向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得体”的考查多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如串台词、写广告语、情境对话等。
二、命题的语言材料则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常性和实用性,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题目将会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将会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张扬时代主旋律、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等使命。
三、考查题型将以改写(文段增删)、修正、拟句、点评、写开场白或画外音、短文写作(包括应用文)、图表转换等形式出现。
第二部分 强化基础
【知识建构】2007年新增的“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注重能力考查”。“准确”较为容易理解,而“鲜明”“生动”这两点的具体表现其实就是“文采”,也就是说它们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即主观试题的解答不单是要求准确,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逻辑与文采。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本考点一般出现在概括,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辞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和修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简明”是“简要”、“明白”。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此点可以落实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压缩语段、语法的综合修改、修辞、连贯等一起考。
“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高考常常从补充语段中留出部分的语句的角度设置客观题,还常常与语句的扩展、句式的仿写及变换等要求交叉设置主观题,是考查的热点。
“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跟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常结合具体生动的语境来考查,也是考查的热点。
【备考建议】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是语言表达的要求和语言表达的效果的综合体现,也是语言运用水平层次的体现。备考时应与“修辞运用”、“句式运用(选用、仿用、变换)”等结合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摘抄用词准确生动的语句,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也可以通过多作修辞手法与句式的比较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基础过关】
1.(2007高考广州一模卷)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某网站举办“推介中华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活动,请你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四个节日中选择一个,介绍并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以引起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兴趣。不超过60字。(5分)
解析:主要考查“鲜明、生动、得体”,答题时要准确把握所选节日的时间及特点,还要生动形象地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
答案: (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及其后几天)特点:贴春联,吃年糕,放鞭炮,压岁钱,穿新衣,拜年,庆团圆,逛花市,放烟花。(2)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之夜 特点:挂灯笼,猜灯谜,吃汤圆。(3)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特点: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4)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特点:庆团圆,吃月饼,点灯笼,赏明月。 [5分。时间1分;描述节日情景2分;语言鲜明、生动、得体2分。]
2.(2007高考揭阳市二模卷)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远离家乡的亲人,怎能不望月感怀? B.钟启明看见爸爸正和他的叔叔闲聊。
C.不增加拨款,这工程无法继续进行。 D.我们应该设法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
解析: A项“远离家乡的亲人”可以是动宾短语,也可以是偏正短语。由于这一短语的结构难以确定,致使句子的主语难以确定。B.“他”的指代不明,是“钟启明”,还是“爸爸”?D.语义关系不明确。“技术骨干”与“我们”是同一主体,即“我们”是“技术骨干”,应该发挥“我们”的作用;“技术骨干”与“我们”不是同一主体,即对“技术骨干”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
答案:选C。
3. (2007高考湛江二模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历经50年风雨,广交会铸就百届辉煌,浓缩了中国外贸发展、经济腾飞和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B.李大为用尽力气把落水群众救起,自己却被洪水卷走,英勇牺牲。
C.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07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直接给首批实施新课程的四省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D.作为今年唯一一项代表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组织格外青睐开平碉楼,广东世界文化遗产零纪录也将有望打破。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对外开放”后加“的历史”; C项照应不周全;D主语变换不当,句子衔接混乱。应改为“开平碉楼受到……青睐,有望打破……”。)(3分)
答案:选B
4. (2007高考肇庆一模卷)中国人过年过节办喜事总喜欢讨吉利,有些就是借助了汉字的谐音实现的。如菜式的用料、命名,食物的选择、摆设等,就有对应的吉利话,以“汤圆”、“柿饼”为例:“ 吃了这碗汤圆,保您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吃了这块柿饼,保您事(柿)事顺心,万事如意!”下面分别是两组常见的水果和菜式,请你任选一组,借助它们的谐音说出一段吉利的祝福话。(5分)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