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写时评
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特点:针对性,实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说服力。一般情况下,叙事要根据说理的需要,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说理首先要观点鲜明集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你对某件事是赞从或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
归纳起来,时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也许你对某件事有几种看法,但也应该抓住其中某一点来阐析。不要贪多求大,切忌面面俱到。只要求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现象,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往往能出奇制胜。
二、题目要能吸引眼球。没有好标题,文章再好也没人看。
三、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
四、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就不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要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这样文章就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
五、文章一般控制在600-1000字左右,这适合人的阅读习惯。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是谁锯了周立波的扁担
你说怪不怪,竟有人锯了周立波的扁担!
在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竟发生如此咄咄怪事, 真令人痛心疾首。
我看过《南风窗》掌门人
末了,我还要猛喝一声:是谁锯了周立波的扁担?
媒体要去媚俗气
现在的社会资讯发达,传媒林立。有学者说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抓住更多的眼球,谁就能脱颖而出。于是,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
有些媒体竟全然不顾自身应有的公正、导向和理性,而肆意去迎合低级趣味,多流连于女性的身体和明星真真假假的绯闻,以致媒体快要成了媚体。
上世纪30年代,新闻界的灵魂人物
拿破仑曾说一支笔可抵三千毛瑟枪。然而正如靠着枪杆子可以无恶不作一样,靠着笔杆子未尝不可以无恶不作。媒体从业者当深思此义。虽然有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甚至认为娱乐就是离不开黄赌毒,但我们的媒体应有坚定的立场,鲜明的导向。一味迎合只会使公众趣味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的话,罪莫大焉!
现在,社会处在转型期,有太多的重要问题需要媒体关注,公众的集体注意力很宝贵。媒体要担当起引人向上、促众团结的光辉使命。发表在
生命换来的教训
发表在
云南大学“马加爵”案,震惊天下。而就在钟灵毓秀的楚沩热土宁乡,三个小人物的死在当地颇有震动,引人深思。
一个是喻家坳乡白玉学校的卢进林校长,他是校长,还得包一个班的课,还是学校的厨师、清洁员,
这是众多乡村教师的标准形象,心中只有学生,没有自己。不少人身体变得很糟,一不留神就倒在讲台上。教师太需要关怀了。而现在,教师们却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些人说,教师太多,要分流,要下岗;有些人认为老师的地位已经够高了,日子好得不得了;还有一种怪论说,老师越老越不行,而医师越老就越值钱。所有这些,都是对教育现状的局部的、片面的认识。像卢进玉这样的
还有两个小生命消失得让人痛心,让人无语。一个三岁,一个五岁,两个小家伙拿着打火机在里屋玩,外屋照例是一桌牌,里面玩的小孩烧死在衣柜里,外面打牌的竟一无所知,真是骇人听闻 !
从远处的马加爵,到本地的三个生命的灭失,似乎是没有逻辑关联的。但我说,因为教育环境的恶化而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可忽视。邓小平在上世纪几次尖锐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拖住了。”
伟人是有远见卓识的。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教育环境为代价。尤其是农村,面临青壮年劳力一门心思出外挣钱,留下妻儿老小守着三分薄田,而堂客们又多是伏在牌窠里,教育的问题,有多少人上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教育的产品必然存在先天不足。
tag: 如何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