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还善于捕捉生动的人物动作,让葛朗台进行充分、淋漓尽致的表演,从而揭露出极其贪婪、极其吝啬的性格特点。小说在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8)这一“纵”一“扑”强烈地辐射着一股占有欲。在写葛朗台骗女儿的继承权并要女儿签字时,作者这样写道:“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9)这里的“转”和“抹”深刻地揭示出葛朗台贪婪、自私、紧张不安、焦虑的心理,反映出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小说不仅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十分成功,而且运用丰富而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同样十分成功。作者把葛朗台盯着金路易的眼神比喻成“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10)这充分说明葛朗台对金子的专注、贪婪。作者写到葛朗台在患了风瘫守密室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他的一系列行为:“他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极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装了铁皮的门轮流瞧着……监督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11)葛朗台在病中仍然关注着金子,贪婪执着的特点在这一细节得充分表现。他的临终遗言是让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还竭力呼唤着金钱走向坟墓的一生。文章最生动的一个细节描写是写葛朗台在做临终法事时手抓法器而送命的那一惊人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它表现了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本性至死不变,也嘲讽了守财奴可笑的贪婪行为更是体现葛朗台人性的可悲。
作者在塑造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时除上面谈到的所运用的手法外,还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等。比如对
老葛朗台的性格是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啬,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葛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缪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缪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缪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个家庭。
2、欧也妮: 一提起 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我们便会首先想起被成为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的葛朗台。他贪婪、狡猾、吝啬,金钱哲学就是他的人生信条。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者还刻划了他身边的三个女人
她并不符合现代女性美的标准,甚至用现代眼光来看,她是丑的,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她至少可以说不丑:高大健壮,没有一般人喜欢的那种漂亮,但是她的美是一望而知的,只有艺术家才会倾倒的:她脑袋很大,前额带点儿男相,可是很清秀,像菲狄阿斯(希腊大雕刻家)的邱比特雕像,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鼻子大了点,可是配上朱红的嘴巴倒是很合适;满是纹缕的嘴唇,显出无限的深情与善意;脖子是滚圆的,遮得密不透风的胸部,惹起人家的注意和幻想;恬静、红润的脸色,光彩像一朵盛开的花,使你心神安定、感觉到它那股精神的魅力。
欧也妮的性格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堂兄弟查理的到来和葛朗台去世、她接管家业、被查理遗弃为界。
在遇到查理之前,她像母亲一样,在阴暗的房子里,缝袜子、做衣服,与母亲一起负责全家的内衣被服,整天像女工一样劳作,过着传统女性“夙兴夜寐”的生活,与世隔绝,从不关心父亲的产业,对人生的看法,只凭一些渺茫的观念,对金钱既不看重也不看轻,她们一向就用不在而后它,靠着糊涂,过着苦难的平静的生活。
堂兄弟查理的到来,无疑像是在平静如水的湖面上投进一颗石子儿,平地起波澜。它是欧也妮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激发了一直沉睡的,被压抑的深厚的慷慨的感情和所有女性欲望与天性。她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转折,心灵的转变,使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父亲的家里冷冰冰的一无所有,怎么也配不上堂兄弟的风雅”;她第一次“见了父亲就害怕,悟出自己的命运原来操纵在他手里,认为有些心事瞒着他是一桩罪过”;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第一次懂得有一件剪裁合适,使她惹人注目的新衣衫的乐趣;第一次挑剔自己的容貌,觉得“我太才丑了,他看不上我的!”……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折射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的羞涩与对美丽爱情的向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向不注重打扮的她也会花很多时间打扮自己;“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那些素来觉得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忽而体会到一种新鲜的情趣,她终于感到一阵模糊的,说不出的愉快把精神包围了。在叔叔破产自杀后,她潜意识里的女性的温柔、体贴、同情和怜悯之心,全部在查理身上释放出来,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了他。她送出了金币,也把对未来的憧憬和全部的爱交给他。在漫长的岁月中,她焦急地等待着查理的归来。一方面,她得忍受父亲冷酷的迫害(最夸张的是,在葛朗台得知欧也妮把金子送给查理之后,他把她软禁起来,只给清水和面包,直到公证人告诉他女儿将继承母亲的遗产时,他才与欧也妮言归于好);另一方面她仍在不断地构建心中的爱情。葛朗台死后,她成了富人,过着浮华的贵族生活,但是内心却极其空虚。在得知查理背叛了他们的誓言,另攀高枝后,她仍拿出一百五十万巨款,阻止债权人宣布叔父破产,成全也保全了查理。为了保持自己圣洁的爱情,她与丈夫结婚的条件是他永远不提婚姻给他的权利,她给他的只能是友谊。
为了追逐和保全这份爱情,她付出了许多。在当时的环境下,她能够有女性觉醒的意识,懂得“我22岁了,应该有自己的秘密。”这样基本的人权;懂得追求那份纯真的爱情。她生活在19世纪,却有着现代女性意识,的确值得我们关注。
葛朗台死后,她接管家业,被查理遗弃,并嫁给了德•篷风。德•篷风死后,“上帝把大堆的金子丢给被黄金锁缚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想望天国,过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的暗中援助受难的人。”
“她有痛苦的崇高伟大,有灵魂并没被尘世玷污的人的圣洁”,“熄火的日子也照旧她年轻时代的老规矩。她的衣着永远跟当年的母亲一样”……她把所有的收入都谨谨慎慎的积聚起,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她最终也落入了母亲的顺从和父亲的吝啬的俗套,只是她心中还有温情,但还是逃脱不了人间利益的盘算。成堆的黄金的捆缚她的锁链,金钱冷冰冰的光彩,使她再次与世隔绝。最值得庆幸的是,“这女子的手抚慰了多少家庭的隐痛。她夹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欧也妮“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尝到一点儿人生乐趣”,“对她,财富既不是一种势力,也表示一种安慰;她只能靠了爱情,靠了宗教,靠了对前途的信心而生活。爱情给她解释了永恒。”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可是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有家财万贯又怎样?她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爱情,成为她今生永远的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一生具有一种残缺的美。
,高考必考十大名著解读(八)《欧也妮·葛朗台》tag: 名著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