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解析】排除①②③。①是叙述三人之间的关系,②是叙述高进之谦让的品德,③是叙述高进之善于制造战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答案】A
【解析】A项分析不当,时序错。“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不是发生在高进之十三岁的时候的事情,而是之前。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父亲名叫高瓒,有勇力,曾经给朋友送丧,送丧回来的途中,朋友的妻子被官吏掠走,高瓒救了她,一连杀了七个人,朋友的妻子也自杀了。高瓒于是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刘氏去世,安葬完母亲以后,高进之奔走四方寻找父亲,不能够找到,于是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大宴宾客,高进之进入帐幕,推开上宾坐在他的座位上,大吃大喝,全座的人大惊。刘牢之给高进之拱手行礼,询问进之擅长什么。进之说:“擅长预测并能测中机密的事情。”刘牢之拿手下士兵和粮草来询问他,进之伸出手指一算,没有差错。于是征召进之做行军司马。停了五天,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离开。
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与檀道济结交,三个人,志同道合,宰杀牲口发誓同生共死。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部队,事情平定之后,进之把功劳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包围广固的时候,进之制作进攻的战具,横精巧,事平定以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阴谋废立新帝,招道济参与,道济和进之商量这件事,进之说:“你想成为霍光呢,还是想成为曹操?如果想做霍光,就废帝;如果想做曹操,就不要这样做。”高进之此时手按腰间佩刀,观察道济,如果有异言,就杀了道济。道济快步走到台阶下,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道济如果有二心,就赶快杀了我。”于是和进之商议,不做主谋,也不去阻挡。等到谢晦造反,敌方军队很精锐,道济担忧这种情况,进之假借道济的名义给谢晦写了一封信,跟他联兵,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进之于是从小路进入江陵,宣扬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把他的头砍下来示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说这件事后瓦解,谢晦手下的人都关门拒绝接纳他,事件平定之后,进之做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伐魏,知道高进之有名望,请求与进之同行,进之告诉仆人说:“到彦之一定失败,如我说话就迷惑军队,不说就要遭难。”于是请求去保护粮食,才免于灾祸。道济晚年担心祸患,夫人刘氏遣奴婢询问进之,进之说:“道家讲求做事不要太过分,但是灾患还是不能够免除,但檀公功名超过世人,如果死得其所,我也不辜负他。”夫人哭着告诉了道济,道济心里犹疑。没多久,被抓捕。道济的目光像火炬一样,脱下头巾扔在地上说:“这是毁坏你的万里长城!”薛彤说:“我亲身经过多次战斗,死是意料中的事。”进之就摸着胡须笑着说:“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啊!”坐在地上受刑,面不改色。高进之没有家属,所以无人来收他的尸体。薛彤是下沛人,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背着他的遗骨回家安葬。
四、(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该题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目前的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考生对筛选出的信息判断正误,并据此选出错误的一项。解答这类题目可以运用排除法,多数情况下,只要排除两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本题④⑤两句与激励士气无关,可以首先排除C、D两项;第③句是吴汉激励士气所产生的效果,不符合题干“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要求,A项应排除;只有①②⑥句符合题干要求,因此B为正确选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答案】C
【分析】:该题是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内容重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就该题形式来看,为方便考生,一般依照材料内容的先后顺序,给出四个选项,分别对应材料中相关的四个层次。对照原文,可见发现本题A、B、D三项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都是正确的。而C项分析不当,时序错。“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竖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与原文“于是多竖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不符,“与刘尚的队伍会合”是在“竖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之后,而不是之前。该题考点设计与2007年试卷相似,考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师版)tag: 教师 文言文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