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扩展
【常用实词推断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
1.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飨:用酒食款待人,犒劳
2.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登泰山记》) 磴:石阶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锲:雕刻,凿穿
4.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津:渡口
5.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病梅馆记》) 斫:砍
6.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适:到……去
二、语境推断法(立足于上下文语言环境,灵活贯通,推断词义)
1. 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发:拿出
②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发:头发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发:抒发
④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传》) 发:送
2. 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亡:逃亡的人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亡: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亡:逃亡
三、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1. A. 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爽:差错
B.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爽:差错
2. A.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刑:宰杀
B.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刑:杀
3. A.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2007年高考江苏卷)伺:等候
B. 伺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伺:等候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童区寄传》) 伺:窥探
4. A. 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趋:快走
B.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趋:快走
四、 成语印证法(现代汉语成语大多沿用文言词义,可根据成语词义的积累推断)
1.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 挠:屈服 ——不屈不挠
2.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 谨:慎重小心 ——谨小慎微
3.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 披:分开 ——披荆斩棘
4.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拔:超出,超过 ——出类拔萃
五、 对句推断法(文言文中常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和互文等,可根据对应关系互为解释的现象加以推断)
1.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固、地:险固的地方
2.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用、以:被任用
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灭、族:灭亡
4.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 絜:比较,衡量
六、 语法分析法(对词语进行语法分析,根据活用现象推断词义)
A.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用眼示意
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C.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病:得病
D.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促织》) 高:抬高
tag: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