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经》引起的高考备考提示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周礼·春官·大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里把“六诗”叫做“六义”。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是民歌。“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1.注意诗句最明显的特点: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通篇重叠或者隔章重叠,各章对应地只换几个字,这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表现手法叫重章叠句。《诗经》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感情,或者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或者强化抒情,使诗歌在音律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如《秦风·无衣》《周南·芣苢》等。此外,《诗经》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叠字如“萋萋”“萧萧”,双声如“参差”“踟蹰”,叠韵如“窈窕”“崔嵬”等。这些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而且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感情。高考中对叠字等的考查也较常见。如: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重读类聚,内外牵引。指学完每一课,找来文集的其他篇目,做些比较阅读和延伸阅读,以便对文集有一个整体印象,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前面北京卷的第一、二小题,课文《秦风·无衣》就是一首赋体诗,这在教学参考中有明确讲解,并对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术语作了专门阐述,在课后的第三题也有体现。学生如果能阅读《诗经》的其他篇目,对所学知识点触类旁通的话,做题并不难。《周南·芣苢》和《秦风·无衣》在结构方式上有许多相似点,真正学会了《秦风·无衣》,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对于双生叠韵的用法贯穿诗歌始终,但是是由《诗经》开始的,多阅读、多感知、多思考、多积累是学语文的制胜法宝。另外,积累答题的常规或惯用说法也很重要。前面提到考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重章叠句”的知识点套用而来。
3.知其名,通其意。对于每一篇学过课文重难点和专业术语,学生不仅要知其名,更要通其意,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其实暗示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老师肯定也会做重点讲解。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对重点难点作记录,并能融会贯通,理解其意。例如:讲《诗经》必定会讲赋、比、兴手法,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专业术语,更应知道每一种表现手法的具体含义并能灵活运用。还有应对每一文集专著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注意课后卡片,很有可能这会成为命题者命题的出口和延伸点。例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卷诗歌部分的第三小题,就是对《诗经》主要内容的理解,而这一知识点在课后卡片中有涉及。
tag: 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鉴赏,散文诗歌,诗歌鉴赏技巧,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