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儿童歌曲flash,儿童歌曲免费下载,儿童歌曲mp3,http://www.lexue88.com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二),
6. 变换节拍的练习
根据歌谣内在不同字数、句式的变化,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或设计比较复杂的变换节拍的练习。例如:
小蚂蚁搬大山 胡木仁
小蚂蚁,搬大山,搬呀搬,搬回家。 大山有多大,一点小饼干。
大西瓜 金近
大西瓜,圆又圆,切开变成 两大碗。 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 留 下空 碗 当小船。
水饺水饺两头尖 陈官煊
水饺 水 饺 两头尖,两头尖 尖 像只 船。船儿 船 儿 靠了 岸。水饺 水 饺盛满盘。
爸爸 一 盘,妈妈 一 盘,奶奶年纪大,先给她一盘。
这样的 、 变换节拍、混合节拍,在初学音乐阶段是显得比较复杂了。但是利用语言、歌谣的辅助,儿童就很容易掌握和表演。通过节拍的变换也加深了儿童对于
不同节拍特点的感觉和理解,锻炼了节拍的反应能力,为以后学习音乐中的节拍变换做了很好的准备。在节拍的变换中,也更能够表现出歌谣长短句式的独特韵律。
练习时配合设计重拍音、轻拍音上的不同动作,可以加深儿童对节拍的理解。例如表现二拍子时,重拍拍手,轻拍拍腿。表现三拍子时,重拍拍手,轻拍分别拍击左、右腿。或是使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帮助儿童感觉不同节拍的区别。
7. 二声部节奏练习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这种能力应该尽早培养。在朗读歌谣时也可以进行多声部训练,这种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也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例如,使儿童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以
咚咚咚咚咚 咚咚呛,咚咚咚咚咚 咚咚呛。 作为固定节奏型,另一组儿童朗读歌谣《踩高跷》,朗读固定节奏型的声部始终伴随,形成二声部。
《踩高跷》 常瑞
正月里,好热闹,村子里,踩高跷。叔叔扮个猪八戒,腿儿长长个子高。
走一步,摇一摇,摇来摇去摔不倒。爷爷乐,奶奶笑,小娃娃们追着跑。
固定节奏型的类型可由教师根据儿童音乐教学的进度和儿童的节奏能力进行设计。固定节奏型可以以一小节为一个单位( ),也可以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
练习时都应该先使固定节奏型拍击数次,使儿童在对这个节奏型熟悉之后,再进入口读歌谣,形成二声部。固定节奏型应该和歌谣的节奏有一定的对比,才能产生此起彼伏、区别变化的效果。活动中还可以启发儿童自己进行设计,也是对于儿童创作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根据歌谣所提示的意境,为歌谣设计多声部的打击乐器伴奏。例如可使用沙槌、撞钟、三角铁等乐器为歌谣《雨铃铛》的朗读伴奏,锻炼儿童的节奏感和多声部配合能力。
雨铃铛 金波
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一串一串小铃铛!
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8. 感知句式结构
音乐作品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必然要采取某种结构形式,感知音乐结构形式的能力对于获得完美的音乐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既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又是培养儿童创作能力的基础。开始时可以通过带有问答句式的歌谣进行练习,这会进一步启发儿童理解音乐的分句。例如:
谁 会 木家搜集整理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拍拍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掉掉头。
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一起爬。
谁会走? 人会走。
人会怎样走? 两脚一前一后还摆着手。
&n
bsp; 9. 感知声调的强弱、高低
和歌唱一样,歌谣的朗读也可以表现出力度强弱、声调高低的变化,可以选择适合的歌谣帮助儿童感受和理解这些音乐要素。例如可选择并列句式的歌谣,配合着身体动作,进行一句强、一句弱的力度对比练习。配合动作时,可使力度强的一句用张开双臂的动作伴随;力度弱的一句用双手抱肩的动作表示。或是按照教师出示的力度符号的卡片(P 或f )表现出力度的变化。例如:
菜地里的歌 寒枫
豆角青青细又长, 丝瓜身穿绿衣裳。
茄子高高挂灯笼, 萝卜地里捉迷藏。
辣椒长着尖尖嘴, 倭瓜越老皮越黄。
利用歌谣进行声调高低对比、变化的练习。例如:
大熊 水飞
大熊大熊,两手空空!春暖花开,爬出树洞。
夏天捞鱼,玩水游泳,秋来偷蜜,惹惹小蜂。
冬天冰封,爬进树洞,大熊大熊,两手空空。
小燕子造房子 潘仲龄
小燕子,造房子。要衔多少泥?要飞多少里?
&nbs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