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公司生产中使用甲零件,全年共需耗用3600件,该零件既可自行制造也可外购取得。
如果自制,单位制造成本为10元,每生产准备成本34.375元,每日生产量32件。
如果外购,购入单价为9.8元,从发出定单到货物到达需要10天时间,一次订货成本72元。外购零件时可能发生延迟交货,延迟的时间和概率如下:
到货延迟天数 | 0 | 1 | 2 | 3 |
概率 | 0.6 | 0.25 | 0.1 | 0.05 |
假设该零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建立保险储备时,最小增量为10件。
要求: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假设不考虑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2)假设考虑缺货的影响,C公司自制与外购方案哪个成本低?
【答案】(1)
(2)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
交货期内的平均每天需要量=3600/360=10(件)
如果延迟交货1天,则交货期为10+1=1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10=110(件),概率为0.25
如果延迟交货2天,则交货期为10+2=12(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10=120(件),概率为0.1
如果延迟交货3天,则交货期为10+3=13(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3×10=130(件),概率为0.05
①保险储备B=0时,再订货点R=10×10=100(件)
S=(110-100)×0.25+(120-100)×0.1+(130-100)×0.05=6(件)
TC(S,B)=6×5×10+0×4=300(元)
②保险储备B=10时,再订货点R=100+10=110(件)
S=(120-110)×0.1+(130-110)×0.05=2(件)
TC(S,B)=2×5×10+10×4=140(元)
③保险储备B=20时,再订货点R=100+20=120(件)
S=(130-120)×0.05=0.5(件)
TC(S,B)=0.5×5×10+20×4=105(元)
④保险储备B=30时,再订货点R=100+30=130(件)
S=0
TC(S,B)=30×4=120(元)
通过比较得出,最合理的保险储备为20件,再订货点为120件。
考虑缺货情况下,外购相关总成本=36720+105=36825(元)等于自制情况下相关总成本36825元。
【点评】本题出得并不偏,只要头脑清醒,应该不会丢分。
4.D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票于2009年8月1日的收盘价为每股40元。有一种以该股票为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为42元,到期时间是3个月。3个月以内公司不会派发股利,3个月以后股价有2种变动的可能:上升到46元或者下降到30元。3个月到期的国库券利率为4%(年名义利率)。
要求:
(1)利用风险中性原理,计算D公司股价的上行概率和下行概率,以及看涨期权的价值。
(2)如果该看涨期权的现行价格为2.5元,请根据套利原理,构建一个投资组合进行套利。
【答案】
(1)股价上升百分比=(46-40)/40×100%=15%,股价下降百分比=(40-30)/40×100%=25%
期望报酬率=4%/4=上行概率×15%-(1-上行概率)×25%
上行概率=0.65
下行概率=1-上行概率=0.35
Cu=46-42=4(元)
Cd=0
期权现值=(4×0.65+0×0.35)/(1+1%)=2.57(元)
(2)套期保值比率=(4-0)/(46-30)=0.25
借款=30×0.25/(1+1%)=7.43(元)
由于期权价格低于期权价值,因此套利过程如下:
卖出0.25股股票,借出款项7.43元,此时获得0.25×40-7.43=2.57(元),同时买入1股看涨期权,支付2.5元期权费用,获利2.57-2.5=0.07(元)。
【点评】本题的第(2)很有新意,出乎了几乎所有人的意料。从论坛上的反应看,大家对于题干中的“3个月到期的国库券利率为4%(年名义利率)”存在很大争议。实际上正是为了避免存在争议,出题人才特意用括号说明是“年”名义利率。这里要说明一下“3个月到期”和“3个月期限”含义不同,“3个月到期”指的是距离到期日还有3个月时间,并不是说总的期限只有3个月。所以,本题中不能认为“3个月的无风险利率为4%”,而应该是“4%/4=1%”。另外,再想一下,如果3个月的利率为4%,则年无风险利率就是16%,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5.E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数量20万件,成本700万元;本月投产200万件,月末完工180万件。
(2)月初产成品40万件,成本2800万元,本期销售140万件,单价92元。产成品发出时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3)本月实际发生费用:直接材料7600万元,直接人工4750万元,变动制造费用95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2000万元,变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570万元,固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300万元。
(4)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平均完工程度为50%。
(5)为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设置“固定制造费用”科目,其中“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月初余额14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月初余额560万元。每月按照完全成本法对外报送财务报表。
要求:
(1)计算E公司在变动成本法下5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边际贡献和税前利润。
(2)计算E公司在完全成本法下5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和税前利润。
【答案】
(1)期末在产品=200+20-180=40(件)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50%=20(件)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7600+4750+950+700)/(180+20)=70(元/件)
产品销售成本=2800+(140-40)×70=9800(万元)
产品边际贡献=92×140-9800-570=2510(万元)
税前利润=2510-2000-300=210(万元)
(2)完工产品单位成本=70+(2000+140)/(180+20)=80.7(元/件)
产品销售成本=(2800+560)+(140-40)×80.7=11430(万元)
税前利润=92×140-11430-570-300=580(万元)
【点评】本题与07年试卷中的一道题目非常类似,只是难度有所下降。不过对于考生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和答案旧制度财务成本管理历年真题09版(4)tag: 历年真题,历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真题,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