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下面同学们读三个“我的母亲”,老师读剩下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假如你就是看到自己母亲这样挣钱,怎么能不鼻子一酸呢?
师: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交流,师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如果说前一句是慢镜头,那么这一句是个什么镜头?
生:是快镜头。
师:哪个词给你这样的印象?
生:立刻。
师:几个“立刻”?
生:四个。
师:是啊!一人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下面读,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生读。读得有点慢。
师:请再立刻点,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的。
生再读,读得较快。
师:中间能不能做到不换气?
生读,读完有点接不上气了。
师:同学们读得太快了,觉得有点受不了了。你不过是动了下嘴皮子,而母亲却是“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师:一个立刻不够,两个立刻不够,三个立刻还是不够,竟然用了四个立刻。从这四个立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母亲在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生:母亲在争分夺秒地工作。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喘口气?不伸个懒腰?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
生:母亲想多赚点钱。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这样挣钱的。读——
师:母亲这样劳累,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母亲是拼着老命在赚钱,而当我向母亲伸手要钱时,母亲怎样的表现?读,画出有关语句(生边读边画,然后交流。师出示句子:“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细节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塞。
师:读,细细地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塞?
生边读边体会
生:这是迅速的一塞。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这是毫不犹豫的一塞。
生:这是不假思索的一塞。
生:这是紧紧的一塞。
师:这是慷慨的一塞,毫不犹豫的一塞。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是爱。
生:是期盼。
生:是母亲多年的血汗。
师:更是母亲的爱、期盼、汗水与心血。想想母亲挣钱的一个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读课题——
生深情地读:“慈母情深”师板书:深厚
四、拓展想象,情感升华
师: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
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师: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也你会自责、也许你觉得幸福、也许你很算酸楚……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拿起笔,写下来。要求是在你写的这段话中,“我的母亲”着个词必须出现三次。
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生动笔写。师巡视。)
交流
师:母亲深厚的情,触动、影响、感染了我。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孝顺、呵护母亲的人。,母亲真挚的爱,支撑着我,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出示: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
师:请你把这句话送给作者的母亲。指名读
师:请把这句话送给你自己的母亲。指名读
师:请把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齐读
五、作业
推荐课外读物《感悟母爱》。
教后记: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检查预习的形式与众不同。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我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又包含了字词教学。我出示的这一段话,它还是整篇文章的大意。学生读了它,自然对如何概括大意有了或多或少的启发。而且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理解的时候,形式比较多样,有抓关键字来理解整个词义的;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有通过做动作的。
2、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在教学母亲的工作环境很恶劣,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母亲很辛苦这一环节时。我结合阅读教学,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问。”
“母亲大声对那人女人说”“旁边的女人对着我喊” “我叫了两声‘妈——’‘妈——’”这些句子并没有直接写当时的环境怎么的恶劣,而是通过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一些人的反应侧面的写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还有“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句话也没有直接写母亲很辛苦,而是从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出母亲的劳苦。有时,我们要描写一样事物,或想要表达一种情感,可以直接去表达,也可以通过侧面的描写间接的去表达。
3、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还有,综观整个课堂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语文的味。
,干玲敏《慈母情深》教学实录及教后记tag: 教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