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片段和教后记

《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片段和教后记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630  栏目: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片段和教后记,

《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片段和教后记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全文用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母爱,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在上完本课后,我觉得以下三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        找准切入点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孟郊的《游子吟》,在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借助插图,感悟文本,指导朗读。正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理解感受母亲的爱,从而指导学生朗读。请看教学实录:

师: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在做什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

生: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母亲是怎么缝的?

生:一针针一线线

师:你从这两个词语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缝的很慢。

师:看看母亲“深夜缝衣”图,你看懂了什么?

生:母亲缝的很认真。

生:母亲缝的很仔细。

师: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导学生朗读)

师: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缝衣的?

生:夜深了。

师:夜深了是什么时候?

生:就是很晚了。

师:很晚了,母亲还在缝衣服,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很爱孟郊。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就这样,老师借用插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理解了母亲对孟郊的爱,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直观而形象。然后我又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清早送儿”,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由人及己,润物无声。

这一首诗,这一篇文,都是要赞颂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爱,由此及彼,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是,我是这样来处理的:

师:孟郊走后,他一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想划出来。(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孟郊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显得生机勃勃。

师:看看插图,那些小草长得怎么样?

生:小草长得很茂盛。

生:小草碧绿碧绿的。

生:这就是生机勃勃。

师: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在孟郊的心中,谁是太阳?谁是小草?

生:母亲是太阳,孟郊是小草。

师:在你的心中,谁是太阳,谁是小草?

生:(思考一会)妈妈是太阳,我是小草。

师:再读孟郊心里想的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恩情,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一堂课,老师巧妙地切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之后带领学生或利用插图,或展开想象,与文本进行沟通,进行交流,从而更好的把握了文本的思想内涵。朗读也更加有味了。

 

 


 

,《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片段和教后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