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 孟纪军《池上》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孟纪军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上课,能告诉我你们是四几班的同学吗?
生:我们是四(2)班的。
师:和老师一起上课开心吗?
生:开心。
师:告诉我你们的语文老师是谁?
生:许老师。
师:听你们语文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有两大特点,你们看对不对,一是特别爱听故事,二是爱动脑筋,机灵、聪明。
生:对!
师:其实,在唐朝就有一位诗人在7岁时就能写出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诗,你们会背吗?
生:齐背《鹅》。
师: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他叫白居易,他也是天资聪颖,十几岁时就写了一首经久不衰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读过的《草》,让我们一起来背诵。
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中还有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大声地)想。
师:据说白居易16岁时就到京城长安去赶考,考试之前他先去拜访当时已名闻天下的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是个孩子,再一看他的名字:白居易,他想一个孩子再有本领要想在京城有个立足之地,一定很难,于是发出这样的感叹:长安米贵,居恐不易。意思是说要想在生存下去,没有真本领可不行。这时,白居易不慌不忙递上这首诗,顾况一看,拍案叫绝,说:“哎呀!真了不起,这个孩子绝非等闲之辈,小小年纪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尤其是其中的两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孩子他日必成大器。于是顾况对白居易说:“长安米再贵,你居住下来一点也不难呀!”后来,在顾况的极力推荐下,白居易更加勤奋、刻苦,终于成了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又一位伟大的诗人。故事好听吗?
生:(大声地)好听!
师:今天,我们大家再来共同学习一首诗,名字叫《池上》,师板书
1、 写古诗:
师: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跟老师一起来抄写这首诗。在抄写之前,老师提三点要求,一是要看着黑板抄写;二是要注意坐姿和握笔的姿势;三是要把字写端正,把字写在格子中央。
师:工工整整地抄写古诗。
生:认认真真地抄写古诗。
师:写完后巡视,检查学生抄写情况。
师:同学们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写的诗展示给大家看?
生:(有三名学生拿着作品自告奋勇走上讲台)
师:(一一作点评)第一位同学的字写的比较工整,如果把标点符号再写上去就更好了。再看第二位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不过老师还要提醒你,字要写在格子中央,上下左右要对齐。再看第三位同学的,呀!写得不错!真漂亮!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陈文元。
师:掌声送给陈文元。
生:鼓掌。
2、读古诗:
师:同学们,诗抄完了,接下来咱们该好好地读读这首诗了。请同学们拿着自己抄写的诗,认真地、大声地读上几遍,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放声朗读古诗。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指名朗读并作简要评价)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笔标出来。
生:在诗中圈生字。
师:读读这三个生字,你们发现这三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稍作思考后齐说)都是后鼻音。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字?(师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师:这三个生字从字形上也能看出其大概意思,你能看出来吗?
生1:“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生2:“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
生3:“萍”是草字头,说明它是一种植物。
师:对它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感到茫然……
师:“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请看图片(师出示浮萍图片)
师:理解了生字,诗就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读诗?
生:个别朗读。
3、讲故事:
师:诗你们是读熟了,可诗中藏着的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同座位同学可相互说说。
生:读诗、相互说故事。
师:谁来把诗中藏着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生: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怎样藏踪迹,水上的浮萍被船冲开了。
师:你知道诗中的小孩偷采的是什么?
生:白莲。
师:白莲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白色的莲花。
师:是吗?偷采的是莲花吗?谁有不同的意见?
生:白莲就是白色的莲子。因为莲子好吃,所以小娃才去偷采。
师:雪白的荷花,碧绿的莲蓬,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出示莲蓬图片)老师小时候很少有水果吃,夏天就经常去采莲蓬,吃莲子。谁再来说故事?
生: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偷偷地采白莲,可是他不知道隐藏偷采的踪迹,水上的浮萍被小船冲开了一条水路。
师: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生:不解。
师:那“解”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知道。
师:是吗?再想一想。
生:知道的意思。
师:(板书知道)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
师: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谁再来说诗中的故事?
生: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小娃撑着一支小船,去荷花池里偷采白莲,他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一条清晰的水路。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资料和工具书就读懂了,这和诗的作者白居易有关。(在诗题下方板书:白居易)想听故事吗?
生:想听。
师: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少能读,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据说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写好一的一首诗读给他的邻居老婆婆听,老婆婆先是没听懂,白居易回去对诗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改好之后又去读给她听,可老婆婆还是没能听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复地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了,他才满意。可见,好诗是改出来的,先天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才会有成就。
4、想画面: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读这首诗,你一定能听出诗中的画面。(师配乐朗诵)
生:闭着眼睛,静听。
师:(朗诵完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想象)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个小娃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了。
生2:我看到池上的浮萍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小娃不知道。
师:“偷”是不光彩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
生:不讨厌,还比较可爱。
师:为什么不讨厌?
生:因为他是偷偷地去采白莲,他没让人知道。
,句容市 孟纪军《池上》课堂教学实录tag: 教学 课堂 句容市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