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后反思
一、话题要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上来看,学生主动思考得不多,特别是涉及到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越是这
样,就越要训练。新课标也提倡主动探索精神。因此,话题的构建要建立在有思考深度、有探究价值
的基础之上。
话题一:在这个明艳的春天,竺可桢爷爷和孩子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能发现第
二次对话和第一次对话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二次对话孩子已经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第一次不知道。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两次对话内容上的不同。
生:第二次对话孩子回答说是,第一次回答不上来。
师:这还是内容上的不同。
生:第一次对话孩子有些奇怪。第二次孩子告诉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朵开花的时间。
生:第一次有提示语,第二次没有。
师:你读得很认真,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真是好样的。
(话题促使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话题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语文是姓语的,任何话题偏离文本偏离语文都是无效的话题。只有建立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之上的话题
才不是空中楼阁。
话题二: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些对话,看看他们在说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小孩( )地说。
“什么时候?”竺爷爷( )地问。
小孩(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 )地说:“是。”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充分鼓励和赞赏,并提出尽量要准确贴切。填入的词语按先后顺序分别是: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这一话题的讨论既训练了学生对话朗读的技巧,认识到提示语的作用,又知道了用词要准确。对深
入地体会人物也有帮助。)
,《第一朵杏花》教后反思(实录片段)
tag: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