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哈利·波特》中,J.K.罗琳虚构了一种惊险刺激的“魔法师的体育运动”:球场两端各有三根
(12)《水浒传》中“浒”的含义是( )
A.水边 B.水波 C.众多 D.波涛汹涌,引申为反抗
(13)相传郑板桥写过这样一首诗,从内容推测,是写给谁的?( )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出门当心黄尾犬,翻墙莫碰兰花盆。夜深不及披衣送,收起雄心回家门。
A.久别重逢的朋友 B.趾高气扬的贪官污吏
C.入室行窃的小偷 D.贫穷可怜的邻人
(14)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是( )
A.宙斯 B.赫尔墨斯 C.波塞冬 D.阿波罗
(15)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 )
A.果戈里 B. 高尔基 C. 托尔斯泰 D. 普希金
(16)相传唐朝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喜欢用民间俚语写诗,后人遂把这类语言通俗、不讲究平仄对仗、有时暗含讽刺或自我解嘲的诗称为“打油诗”。据说下面这首打油诗就是张打油写的,请问:这首诗中的场景最可能发声在哪个季节?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A.春 B.夏 C. 秋 D.冬
3、不定项选择题
(1)属于《天方夜谭》中的故事的是( )
A.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B.豌豆公主 C.特洛伊木马 D.阿拉丁神灯
(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选出正确的选项( )
高 帽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
A.故事中出现三个人物:一个老师,两个学生。
B.画线句子中:“顾”意为“照顾”。“谒”,音y,意为“拜访”。
C.本文含蓄地讽刺了逢迎巴结的社会风气,语言精炼,诙谐幽默。
D.本文虽短小,却生动刻画了老师的正直和学生的聪颖的特点。
(3)《史记》中不可能写到的人物是( )
A.孔子 B.孔融 C. 刘备 D. 刘邦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
A.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家之手。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5)《现代汉语词典》对“工具书”一词的定义为:“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由此推断,下列属于工具书的是( )
A.《现代汉语词典》 B.《新华字典》 C.地图册 D.《鲁迅全集》 E.百科全书
(6)下列名言出自《论语》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小不忍则乱大谋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E.尽信书不如无书
(7)汉语中的外来词分为音译和意译。音译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比如,“clone”译为“克隆”。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下列外来词属于音译的是( )
A.沙发 B.博客 C.冰激凌 D.互联网 E.奥林匹克
4、四大名著常识题: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名著《 》。
(2)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
(人名)之口,与此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
(3) 下面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战官渡本初败绩,却乌巢孟德烧粮。《 》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
(4) 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5) “粉面含春威不漏 ,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 ) 的出场。
A王熙风 B 薛宝钗 C史湘云 D 林黛玉
(6) 宋江、高俅、柴进是名著《 》中的人物;
蒋干、张飞是名著《 》中的人物。
(7)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①( )借东风——巧用天时 ②( )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 )进曹营——一言不发 ④( )上梁山——官逼民反
⑤( )打宋江——过后赔礼 ⑥(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给梁山泊108位好汉都取了一个幽默、风趣的绰号,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并对其个性做出简短的评价。
,趣味语文练习题(20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