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材料作文审题谈

材料作文审题谈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588  栏目:写作教学
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材料作文审题谈,

材料作文审题谈

浙江象山荔港学校  程予东  邮编 315731

火热的话题作文渐趋平静,而一度搁浅的材料作文又粉墨登场了。且正在成为不少地市中考作文的主攻方向。

材料作文看起来比话题和命题作文有难度,尤其是那些寓言隐喻似的内容(热度不可小觑),学生理解起来难以和生活关联,难以由此及彼地联想生发开去。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对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材料作文相比话题和命题作文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是只要把审题这一关突破了,那么下一步棋就会顺畅很多(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审题的突破使材料作文最终还是亲近了话题作文)。在各式各样的材料面前,由于阅读者本人对材料领会的角度不同,自然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意和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学生在话题里潜游的时间长了,猛一换水不大适应,他们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图。面对材料,解读片面者有之,把握不住要领者有之,剑走偏锋者有之,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者亦有之。反正笔下的路径良莠繁杂,情形不甚理想。

那么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呢?有没有什么路子可资操作呢?笔者认为还是可以寻找到一定的突破口的。

我们知道,大多数材料作文是采用了文字叙述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先读懂材料(初中生所接触的材料作文,其内容相对是好把握的)。在此基础上,针对材料的全部、部分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见解的形成能够直接牵引出文章的方向来。

审题的步骤一般可以这样界定:首先,要明确材料出现了几个对象,主要对象是什么。其次,看每个对象有什么言行或者表现,并简单对其作个判断,这些言行或者表现“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最后,为你的判断寻找充足的理由,找到了理由,基本上就找到了作文立意的方向。

还是先看一个例子: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全部技艺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的很好了,便告别老师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而是在城外的大路旁给薛谭饯行。秦青轻轻打着拍子,高唱了一支动人心弦的歌。他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叶,美妙的音响留住了天上的行云。这时,薛谭才醒悟过来,赶忙向老师道歉,要求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

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对象,薛谭和秦青,而主要对象应该是薛谭。接下来我们就要关照他的言行了。一开始,他还没有把老师全部技艺学到手就告别老师,这一举动是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他做事情浅尝辄止,虎头蛇尾。浅尝辄止有什么好?对他个人来说只是得了其中一部分而已,要想具有老师那样的才能炉火纯青的演技更是痴人说梦。于此我们可以这样为作文立意:浅尝辄止要不得。后来当他听到老师的一首美遏行云声振林叶的歌之后幡然醒悟,决心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一行为表现无疑是正确的可贵的。理由是他具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如此说来,我们又可以这样为作文立意:知错就改是可贵的。

另一对象是秦青,他对薛谭的行为没有苦口婆心地大讲特讲一堆道理,而是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说服了薛谭。他的行为是好的,有效的,理由是他使薛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这歌角度出发,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围绕这样的认识立意是合于材料作文要求的。假如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我们不妨这样想,薛谭之所以要向秦青学艺,定是仰慕老师出众的才华,秦青在教薛谭学艺的过程种,势必对薛谭的性格特征了如指掌,所以在薛谭犯错时能够相机诱导,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那就是,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要因势利导。

寓言隐喻似的材料思路基本与之相同。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学生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关涉现实生活,找到与材料里相对应的对象行径表现。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了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要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达河边了”。螃蟹走了老半天到不了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再一次遇到青蛙,指责道“你害的我好苦,走了好多冤枉路”。青蛙说:“我可没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还是先来确定对象,那就是青蛙和螃蟹。

从螃蟹的行为来看,目标在前面固然没有错,但是它是横着爬的,这样的行为离目标只能相背。它不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反而一味责怪别人。这样的行为是错的,理由就是它对别人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立意。

我们也可以从青蛙的角度来思考,青蛙帮助别人是好的,但是它没有看要帮扶的对象实际特征,好心反而帮了倒忙。这就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应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青蛙最后说的话有些不耐烦,这种态度就不好了,理由是对待别人要有耐心。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指导别人,应该有耐心。

当然,在对同一材料所析出的众多结论中,还需要考生仔细甄别比较,以期找到一个立意的最佳角度。一般说来,最佳角度的选择往往关乎对材料里主要对象言行举止的评判和理由的筛选。对材料作文来说审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在平时的作文训练种不断总结,发现,完善,以便让它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写作服务,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作文审题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